新国学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汉代陶明器简论_古建筑-明器-河南-地区-院落

编辑:陈小利 来源:《荣宝斋》期刊
 
建筑明器一般指古代墓葬中随葬的各种建筑模型。它根据地上建筑或者设计构思,按比例缩小,用以表现建筑物或

建筑明器一般指古代墓葬中随葬的各种建筑模型。它根据地上建筑或者设计构思,按比例缩小,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以及环境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增加,各地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明器,种类繁多,包括楼阁宅院、仓廪、井灶、圈厕等。建筑明器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各种建筑样式的摹写与想象,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现实生活。

目前我国考古发掘的最早建筑模型有陕西省武功县游凤仰韶文化遗址中的五件圆形陶房模型和江苏邳州陶屋模型。这些建筑模型还不能确定是否为明器,有可能就是对生活中日常使用建筑物形象的直接模拟。从秦代起随葬品开始由代表政治地位的礼器向世俗生活用器转型。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丧葬观念变化以及建筑技术的成熟,建筑明器大量出现。武帝之前的建筑明器基本继承秦代,以仓、灶为主;武帝之后,建筑明器增加为仓、灶、井的组合,并在西安、洛阳等地流行起来。以后建筑明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到东汉时期达到高峰,屋、楼、井、灶、圈厕等凡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建筑,明器中可以说应有尽有。东汉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建筑明器的种类逐渐减少,制作日趋衰落。

bXpi9LVhnhQxVqKVWMRfaqBzVWfvWENaY7q7DCNk.jpg

东汉 土石田塘 长81cm 宽48cm 高11cm 四川峨眉山双福乡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研究的许多方面,如雕塑、绘画、建筑、陶艺等都会涉及到明器。时至今日,关于建筑明器的研究积累了部分成果,有一些问题可能能进一步解决。对于建筑明器大多属于单类研究或者区域研究,如周学鹰的《从出土文物探讨汉代楼阁技术》和张建锋《两汉时期陶囷的类型学分析》为单类研究,河南博物院编著《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和步雁《关中地区秦汉陶仓初探》则为区域性研究。另外,费鸣主编的《古明器鉴赏图录》以罗振玉和日本学者滨前耕作的藏品为主要资料,但建筑明器数量很少。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全国视野看不同地区的随葬陶明器,找出不同特点及与当地的关系。

汉代建筑明器种类丰富,中小地主以上阶层多随葬陶楼,平民则随葬比较简单的建筑明器。广东省出土单体房屋模型较多,如番禺汉墓所出陶屋两种。四川三台郪江崖墓也出土有单体房屋,屋顶楞瓦很有特色。此外由于南方湿热,民居建筑以干栏建筑为主,这在建筑明器中也有反映,如贵州省出土有部分东汉干栏陶屋模型,江苏溧水出土有西汉干栏式房屋。

中国国家博物馆(下文简称国博)所藏汉代建筑明器中以陶楼最为典型,涵盖了几个地域,而且基本来源都为科学发掘,为系统研究汉代陶楼明器的类型及地区差异以及制作方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 河南及附近地区出土的陶质建筑明器

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种类很多,整体上可以分为仓楼、仓房、院落、平房、楼院、台榭、戏楼、望楼、阕、磨房、作坊、厕所、猪圈、陶井等种类。就河南境内来看,水榭多出土于豫西南和豫西地区;仓楼多出土于豫北、豫中地区;庄园、庭院多出土于豫中和豫东地区。从建筑明器的表面颜色看,豫西、豫东多施绿色或银灰色釉,而其他地区则多施彩绘。

关于河南地区所出建筑明器的类型与分期问题上,张勇在《河南汉代建筑明器类型学与年代学研究》中有着详细有效的整理,他将河南境内所出土建筑明器分为豫北、豫中、豫东、豫南、豫西五个地区,分别记述。目前所见河南所出土的陶质建筑明器中,平房、作坊和磨坊都有,模仿当时的建筑、生产工具,是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但不是本文讨论重点。

XNdNzlU6vZdfpIM2J7hWpUNRPQeeFB8zi9GV27YD.jpg

东汉 宅院画像砖 高40cm 宽46.4cm 四川成都扬子山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院落

河南地区出土陶院落与陶仓楼、陶楼相比数量较少。一九八一年河南淮阳县于庄一号墓出土东汉中期一件彩绘陶院落,主楼通高八十四厘米,院落长一百三十厘米,宽一百一十四厘米。院落可分拆组装,由院落和田园两大部分组成。院落为四合院,分前院、中院、后院。前院正门居中开大门,上有悬山顶,前坡长于后坡,上作瓦垄,檐下饰圆形卷云纹瓦当,正脊两端为三个圆形瓦当叠压的『品』字形。大门置双扇门扉,可启闭。门外两侧有彩绘人物壁画,为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院内狭小,两侧为养马厩,悬山顶建筑,院中置一长方形马槽。由二门进入中庭,上有二层重檐门楼,下层为悬山顶,上为四阿顶。门楼两侧是对称的四层四阿顶角楼,第二层分别与门楼和厢房相通,角楼四壁均设有瞭望孔,各层檐下均饰圆形卷云纹瓦当。中庭宽敞,是院落的主要部分。中庭的主体建筑是建于台基上的高大的两层重檐四阿顶楼阁,前面有两梯通道通入主楼一层,内有六个伎乐俑,分别作弹琴、吹竽、击掌等形象,俑前置陶匜、盘、耳杯等器具,组成一个宴乐场面。主楼一侧有厕所,另一侧有偏门可通后院,此处置有楼梯通到主楼二层及厢房。主楼二层前面设平座,设低平的菱形镂空栏杆,可供人凭栏远眺,鸟瞰全院。中庭这座高大建筑应是主人娱乐休息的场所。这类院落陶楼在河南出土数量并不多,在豫中、豫南、豫西有零星发现,而在广东地区有比较普遍的出土发现。

VUTkxP9X4vGTBFdoyth8IHmQuCFJ1JGbFucoe1hJ.jpg

西汉 陶井 高47.8cm  河南洛阳烧沟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二)仓楼

河南地区所出土的建筑明器中,陶仓楼数量很多,这与这一时期的农业发达和地处中心有关。一九五八年荥阳汉王村M1出土一件二层彩绘陶仓楼,现藏国博。仓楼顶与楼身可拆卸。第一、二层为一个整体,呈长方立体形,底部有四个方形柱形足,使仓身悬立地面,便于防潮。第一层无门,较为严实,近底部设有五个通风孔。前壁中上部出三根挑梁,上横架平座,平座栏杆上有镂空的菱形、横条形图案。平座以上应为第二层,稍上水平等距开方形洞窗五个,与窗对应上出挑梁五根,左右山墙各出挑梁两根,其上各置一朵一斗三升斗栱,九朵斗栱承托上部横枋,枋上置悬山顶,作瓦陇,正脊很高,平直无饰。仓楼表面施白粉,其上彩绘。檐部枋上下皆绘红黑相间的云气纹。斗栱与挑梁上分别界出红色线条或施红彩,窗口上下及左右边沿均界黑线,窗间墙壁黑框内用红曲线绘出完全相同的图案。平座栏杆上涂红彩,平座上下楼体都有壁画,上部一幅画五人,左侧为二男子,穿红色衣服,其中一位佩戴长剑,右侧跪着三个男子,一个穿黑衣,两个穿白衣。下面一幅画四人,中部是一女子,黑发朱唇,细腰红裳,长袖飘扬,举足踏盘(盘共五个),婆娑起舞。对面一男子,穿着红衣服,手持一棒,似与女子同舞;另一个也持一棒,正敲击一鼓形物,像是乐人。仓楼山墙中部绘一男子红帻长须,穿白领朱衣,一手持一拂尘状物,上部绘云气纹。楼背面绘斗鸡图。河南省博物院所藏一件与此件极为相似,可能为同时期加工制作。

uHgadVMx5UUJwB7tdtIx3ERWI2wZKYtsNpVDvwzW.jpg

东汉 五层灰陶仓楼 高131cm 面阔52.5cm 进深53cm  河南焦作市台庄4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馆藏

(三)台榭

榭是建在高台上的木结构建筑物,一般有屋顶、楹柱,没有墙壁。临水而建的称为水榭,往往架临水上,悬立水面。一九五五年陕县刘家渠七十三号墓出土的三层绿釉陶水榭为东汉早期,现藏国博。这件水榭下有盘状水池,平沿外折,沿上环列有四个骑马俑,池内有鱼、鸭、龟、鳖等水中动物。池中矗立三层方形楼阁式水榭。榭身下层四角立柱,柱间有门,门上开方形洞窗,室内有一阶梯式楼梯,可援以上楼。榭身上部四个转角出龙头式挑梁,上各蹲一熊托住楼板,楼板上即为第二层平座。第二层平座四周围横条镂空栏杆,其四角有持弓执弩的卫士。榭身坐于平座中央,四面开门,但门较小,门旁及上部为长方形镂空墙。榭内四人端坐对博,中间放两个方盘,一个上置六箸,一个上划局界,与汉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六博场面相同。榭身四个转角上部的正侧两面各出挑梁,上各置一斗三升斗栱托住四阿顶。顶上起第三层平座,平座与榭身造型结构与第二层相似,只是尺寸较小。最上为四阿顶,作瓦陇,正脊平直无饰。

陕西省西安市新筑镇三里西村出土一件陶水亭,现藏国博。水亭下有圆盆状水池,方折沿,内有水禽,池沿上环列骑马俑、马、鸭等。第一层为四角立方柱水榭,一斗三升斗栱支撑二层的卧栏式平座,平座镂空,二层亭榭四角有四个人俑分别作弋射状。二层亦是四角立方柱,四面空间敞开。榭身四角出一人形挑梁,其上置一斗三升式斗栱,支撑四阿顶,作瓦陇,正脊两端及垂脊下端皆微翘,上立飞鸟,共六只。

p9jHdqMH98ILuSY320Qy5SSjfR2tnY5WYH0DsU1c.jpg

东汉 五层彩绘陶仓楼 高134cm 面阔52cm 进深46cm 进深46cm 河南焦作市西郊出土 河南博物馆藏

(四)百戏楼

河南出土的楼阁模型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建筑明器是楼阁的第二层(少数在第一层)用墙隔分为内外两间,隔墙上设门,使内外两间相通,外间仅置低平的栏杆,实为敞口的台子,台子上又常常设置有正在表演的乐舞百戏俑。有学者根据每层是否有乐舞俑分,也有学者根据平面形状、屋檐、窗棱样式分类。

一九七五年五月,安徽省阜阳地区涡阳县大王店焦窑一号墓出土了绿釉陶戏楼一件,为东汉晚期之物。百戏楼分四层,每层可分开,通高一百零八厘米,顶层作单檐庑殿式屋顶,屋脊饰大凤鸟一只。二层房檐正面两角脊各饰一只小凤鸟,其余各屋房檐角脊分别饰一只小鸠鸟。最宽处在第二层,计三十九点五厘米,前面设卧菱栏杆,栏杆外侧中心饰坐熊一,左右两侧各设坐熊立柱一,上承一斗二升拱。台中有墙,将厅堂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墙之左右设上、下场门,左边上场门有一扇可以开关的门,门正面饰铺首衔环,右边下场门只有一个门洞,可通后台。后台靠右壁设楼梯通三层。在前台有两排伎俑,前排一俑头梳双髻,双手着地,举足倒立,正作『拿大顶』杂技表演。后排为乐队,有乐俑四件,均着窄袖长衣。左二头梳圆髻,双手合拢于嘴部,似在吹奏某种乐器;左三头戴平顶帽,双手持萧吹奏;三俑均作跪姿。左第四俑作坐姿,为抚瑟俑,瑟置双膝上,两手作抚瑟状。四层望楼四面辟长方形门,中央建鼓,上置四阿顶。

河南出土的建筑明器,三层以上的楼阁,不论种类,最高一层往往建成开设有多个窗口的小房子,系为瞭望而设。建筑明器中还有一种瞭望功能突出的楼阁模型,一般三至五层,每层造型与装饰基本相同,置有门、窗、平座、栏杆,每层皆有屋顶,宽度逐渐收缩,后世的塔似乎与之有关。有学者根据望楼外的附属物如围墙、前廊或者瑞兽将这类建筑分类。

另外,河南地区还出土了阙这类建筑明器,从汉代的图像资料可以得知,阙多是成对出现在楼阁前部或院落大门两侧,这类建筑明器多模印或刻画画像。

二 广州地区出土的陶质建筑明器

据统计,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年在广州市郊清理发掘四百余座汉墓,这批墓葬在墓葬形制和所出土随葬品上都有较为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出土的陶质建筑明器也比较集中,数量有一百一十七件,时间跨度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后期。大多是一墓出土一件陶屋,陶屋形制非常丰富,各种形制陶屋,如单间干栏式、曲尺干栏式、非干栏式、楼阁式陶屋等都有出土。随后各地也陆续有陶楼、陶院落和陶城堡出土。

一九五六年广东广州麻鹰岗墓出土的红陶三合屋(发掘号:5041:36),现藏于国博,为『三合式』,建初元年(七六)所出。通高二十四厘米,通廊横宽三十四厘米,纵长二十八点八厘米。此件陶明器火候欠足,胎质松软,呈红色,无釉。出土时在棺室后壁下的后龛内,门口向前,正置。盖顶正脊横列,悬山式,两端微翘起,坡面宽长。两廊屋的盖脊纵列,脊的一端与前堂后坡的滴水相连,故廊屋比前堂矮了一点。前堂正中辟门口,两旁设窗,后有高墙与两廊屋隔断。堂中置一臼,三俑持杵相对而舂。前堂两侧有走道,侧面各有一菱格式窗和近方形的横门,可由此进入堂内。左边的廊屋是畜舍,单扇门,向内打开,室内一羊伏于楼板上,头向外望,门外设一斜梯,有三羊正鱼贯而入,一俑在后面作赶羊入舍的姿态。楼下有一密封小室,与后院不通连。右边廊屋的上层是厕所,楼下无隔墙,与后院打通,厕所亦单扇门,向后打开,东门前有陡斜的板梯,一俑踏梯而上,正欲进入厕所中。后院的矮墙镂空如干栏式样,中置一槽,有两猪正在进食。

Kb5sXQQBPYPWtpqZ2gxgzMJFL1EF63LiUbMRnVM6.jpg

东汉 彩绘陶院落 高84cm 长130cm 宽114cm 河南淮阳县于庄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国博所藏一九五六年广州市东郊麻鹰岗出土的陶城堡(发掘号:5032:44),高三十二点八厘米,横宽三十三点二厘米,纵长三十四点六厘米。内有两幢长方形的房屋分列两边,互相对向。一为平房,盖顶中为平脊,自平脊之两端接角脊,坡度平缓,檐口几与墙头平。山墙及后墙全部镂空成菱格式窗。正面左右辟门,中间上为方形下为菱格式窗。屋内两俑凭几列坐,右边一俑匍匐座前,左边一俑正欲外出。另一为二层楼房,每层各分两半。左半的上层是厕所,上有竖窗,下为粪坑。屋前面有板梯以登楼,右半的楼上一俑匍匐,一俑俯首弓腰,对面一俑昂首挺立,正在接受两人的施礼。楼下一俑凭几而坐,前面有一俑伏地朝拜,一俑两手捧巾侍立。此外,在前后两大门内,各有一员文吏和一员执兵器的武士,拱卫森严。

三 山东地区出土的陶质建筑明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山东地区已清理两汉时期的墓葬数以千计,出土随葬品颇为丰富,出土陶器数量约有五六千件之多。就其所见资料观察,山东汉墓出土的陶器,西汉时期的为多,东汉相对较少。山东地区的出土陶器主要为泥质灰陶,有少量泥质红陶、夹细砂白陶,大部分陶器陶土经过淘洗,质地细腻,烧制火候普遍较高。

一九五六年山东高唐固河出土一件绿釉陶楼,高一百五十二点三厘米,计四层,方形楼阁式。第一层中部窗棂栏杆均作镂空锦纹,两侧有镂空,正面及两侧均有出挑梁,上置斗栱,系一斗三升,垂脊外侧高高反翘,承托悬山顶,作瓦陇。二、三、四层均有平座,亦为锦纹,第四层屋檐上建两朵斗栱,用以支托四层阁楼和平座。陶楼正脊中部平直,两端呈弧形翘起,与每层坊顶垂脊翘起的四端相呼应。同出土的有灶、厨夫俑、陶磨、漏斗、井、鸡、狗等,均为绿釉。

fWcamj39WqvKp6WeA8S9yyleLDemHWlenbd3i7np.jpg

​东汉 彩绘陶仓楼 高77cm 河南荥阳汉王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整体来看,山东地区所出土陶楼、陶井、猪圈数量均不多,目前所见除了国博所藏一九五六至一九五七年山东高唐县城东固河采集绿釉陶楼和一九五八年山东高唐出土绿釉陶井外,还有山东东汉前期墓葬临淄金岭镇M1出土四件陶楼。

M1:130,由左右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分别烧制,拼接在一起,乃为完整器。楼分上下两层,各层左右两部分之间均有长方形门道联通。上层较下层略大,庑殿顶,一条正脊,四条扁平垂脊,顶面密布瓦陇。上层正面两侧讲各有一长方形门,其间分列窗子共七个;上层后墙之上,也分列长方形后窗四个,山墙上则各有一网格状窗;上层由伸出的梁头承托。下层正面有七个门,将其分为七间。该楼房器表施朱色彩绘,彩绘多已脱落,依稀可辨纹样有立柱、斗拱、栏杆等纹样。上层通面阔一百三十五厘米,进深十七厘米,下层通面阔一百三十一厘米,进深十六点四厘米,通高三十七厘米。

M1:129,同样为分别烧制的两部分。楼分上下两层,上层较下层略大,由伸出的梁头承托,两面坡式顶,顶面密布瓦陇。上层左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门,两门之间分列两大一小三个长方形窗;上层的后壁分列网格状窗四个,山墙上亦各有一窗。下层有长方形门四个,将其分割成四间,其正面两侧各有挡风壁与山墙烧制成一体。楼房表面同样施朱色彩绘,大部脱落,依稀可辨有立柱、栏杆等纹样。通面阔六十八厘米,进深十七厘米,通高三十八厘米。

一九八四年冬季,山东渴口镇砖厂在烧砖取土时发现汉墓群,枣庄市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发掘队,于一九八五年春和同年冬至第二年两次历时三个月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墓葬一百二十六座,出土各类文物四千八百九十六件,其中陶制品七百五十八件,出土陶楼四件,陶猪圈五十六件。

目前所见河南、广东、山东所出土汉代陶楼,以河南地区所出土种类、数量及工艺皆高;山东地区所出土陶器多为瓶、罐、尊等容器,亦有一定数量的陶井、陶灶、陶猪圈等,但陶楼较少;广州地区有一定数量的陶楼,具有较为典型的地方特色,『干栏式』陶楼较多,可以避免房间内湿潮且可以防蚊虫;陶院落内的陶楼四围较为封闭,且屋檐遮挡面积较大,能够有效地防风防雨水。具体地来说:河南地区所出陶楼多为仓楼,体量较大,种类丰富(包括水榭、仓楼、望楼、百戏楼、楼院、阙等),器表有各种彩绘;广州地区『干栏式』陶楼较多,分区功能不甚明显,厕所、猪圈与人的生活环境很近;山东地区所出陶楼除了高唐固河那件绿釉陶楼,多为平民所居住普通民居和横向展开的二层陶楼。

三个地方的所出汉代陶楼一致的地方是陶楼这类建筑表现语言有彩绘、刻画和立体的建筑结构;陶楼里面都有侍卫、奴仆甚至主人也会出现;这类陶楼多和陶井、陶灶等组合出现,可能共同组合成一个那时代的场景……

(本文作者于璐、赵玉亮供职于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一部)


关键字: 内容标签:河南,地区,院落,国博,古建筑,明器,河南 地区 院落 国博 古建筑 明器
下一篇:中国山水画里的人为何这么小?他们都在做什么?_中国古代绘画-局部-设色-隐逸||上一篇:陈振濂谈中国画色彩观的哲学性(上)_壁画-帛画-五色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