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迁徙当代——深圳盐田国际艺术计划”第一季驻留展览正式开幕_国际艺术计划-深圳盐田-驻留-展览-大梅沙-作品

编辑:梁侨 来源:雅昌网
 
()2018年12月19日,由盐田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主办,深圳市上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迁徙

()2018年12月19日,由盐田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主办,深圳市上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迁徙当代——深圳盐田国际艺术计划”第一季驻留展览在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村4号楼顺利举行开幕仪式。出席开幕仪式的嘉宾包括该计划发起人杨勇、驻留艺术家叶志明、居住鳌湖艺术村的艺术家孙犁,以及大梅沙村相关艺术计划的积极推动者盐田区副区长周敏等。

ssNmRw7e67y9oTKvbP4PB5edSiDzhvuT1N8SJriG.jpg

开幕现场

盐田国际艺术计划,延续大梅沙村双年展艺术脉络

继2017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盐田大梅沙村作为分展场后,2018年,艺术继续在此地发酵。“迁徙当代——深圳盐田国际艺术计划”,一个为期两年的艺术家驻地项目在此正式启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小组、学者等将被招募或邀请进驻大梅沙村,在一定时间内体验、观察该片区域,同时进行研究和创作。它既是创作者的一次迁徙过程,亦是大梅沙村艺术生长的过程。第一季四位驻留艺术家,分别是来自日本的武田哲、香港的叶志明、北京的萧昱与杨晓雅,创作成果形式包含绘画、装置、雕塑及在地研究。经过三个月的驻地经历,创作成果现以展览形式呈现,意在让村内居民、城市观众通过第一季驻地创作情况,了解大梅沙村的独特性,关注艺术在深圳非中心区分散却不算零星的生长现状,及深圳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未来方向。

uwTEDJgIMSirIpp7mDKiJ2rAouOaFokcw54kojod.jpg

展览路线入口处

当日上午十一点半,项目发起人杨勇对此次项目进行总结,并对驻留成果展览进行简单介绍。随后,驻留艺术家叶志明称此次驻留项目通过与其他艺术家的交流,与大梅沙村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深入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去年参加了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盐田分展场艺术板块的艺术家孙犁受邀参与开幕式,对于从北京搬到深圳,常居鳌湖艺术村,她认为这也是一种迁徙,艺术家喜欢通过游走的状态,观察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艺术形式表达。

c1PXhFxIO0U9NO5XgzHIoq6H3OaHAVPq64YsZvuY.jpg

展览路线沿线

盐田区副区长周敏对参观几个艺术家工作室后表示激动,认为这个计划本身值得骄傲,但成果更令人满意,作品与展览在说话。通过此前三个月时间的驻留活动,大梅沙村从以前只被大众记住的海滨公园、万科摩天楼,到现在又多了一个大梅沙村。周区表示这是去年选择大梅沙村作为双年展场地,今年继续做艺术计划的出发点,让艺术与文化在大梅沙村的积淀更厚实。此外,“迁徙当代——深圳盐田国际艺术计划”至少还有两季,通过这些艺术的发生,希望让大梅沙村更有趣,更有内涵,目标是让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都能来此,大梅沙村能变成艺术爱好者的朝圣胜地,虽然这个时间不知道多久,但值得期待。最后,周区代表区政府预祝驻留展览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下一季艺术家为此带来思考,更好的作品。

yOQwxZztyIpQfb027YCjuzMZgO5Wh1aUTxdFynf7.jpg

项目积极推动者盐田区副区长周敏发言致辞

展场设计:工作室还原+拼贴空间+个展空间

致辞结束后,项目发起人杨勇开始进行导览,对整个展览的设计与安排进行详细介绍。经过去年双年展的建筑改造,大梅沙村原本一些自建民宅,变成更宜居空间;而其中的三栋楼房又在此次艺术计划中被选为驻留艺术家工作室;现在,三个月驻地时间后,它们又从事件发生地变成展览场地。展览场地穿插在民宅群落中,如同社区美术馆,为居民在日常生活之外,提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长空间。

HRzuWMID2ZILw8hFy2nreR5ho9ErgusLpepEQg8f.jpg

项目发起人杨勇开启开幕现场

展览空间上,1号楼因为靠近村口处,成为展览流线上的第一个场地,展览作出信息性的呈现,两侧空间原为不同艺术家的工作室,中间为公共区域。其中,一间工作室保留原有创作的痕迹,展示艺术家叶志明平日创作现场;另一间仅呈现工作状态布局,放置萧昱创作过程与武田哲访谈视频;中间区域是杨晓雅驻留期间所见与所思片段,将她日常拍摄的照片、访谈,与驻留活动记录拼贴,是为一个直观的视觉空间。沿着展览流线,4号楼和6号楼分别展示武田哲、萧昱及叶志明的作品,如同三位艺术家的小型个展。空间相对独立,驻留成果在此呈现。

4qFG7UTx3wR8sUYVKFeda8kHepHtqwvhGVVuNeXM.jpg

常居鰲湖艺术村艺术家孙犁发言

展览现场:源自对大梅沙村的体验与观察

武田哲的创作源自对思自然与自我的关系的思考,透过创作画作及立体作品发表自己的声音。第一次来中国且驻留深圳三个月的武田哲对大梅沙村感触颇深,岩石嶙峋、云层变幻、海面瞬息万状、天空色彩斑斓,这些景象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他的作品,甚至在大梅沙村开启了新系列的创作,三个月时间创作了近60件绘画作品及7件从海边沙滩漂流物素材做成的装置作品。

站在海滩上远眺海面,深受眼前这片简单纯粹、无边无际又深刻厚重的景象的触动,我想要创作出如眼前这般景象一样的作品,此时我发现我无法或不愿离去。希望通过我的系列新作,观众会体验到我在此片天地中的感受。

jDTX307Jw08p1yiRHoOuq7Jvr6cx32XK9edjLXjo.jpg

四号楼武田哲作品现场

叶志明将三个月驻留成果作品取名《印象•大梅沙》,阳光与海滩、日出和步道、一条老村,中间的人和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创作,也由此开展。老村的布局和外貌引发遐想,许多低矮的房子,楼梯都挂在楼外,一梯一图画,一门一故事。他尝试用铁器以标志性的符号和人像雕塑,把梯梯门门串连起来,归纳一村的景象。一层、两层、三层或四层,民房一座一座绵密地互相拥抱着围了一圈,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也不过一箭之遥。屋与屋,家与家,人与人,都仿佛彼此在私语。小店主人和外来民工都勤奋、善良而亲和,深深地打动了艺术家本人。他以装置的形式,重塑小店和民宅的光影和气味,捕捉村民生活的点滴。

4Ep96ZIolkDSIdwUWz5EOv7ZIRE1Zjjv3wEOlQn1.jpg

六号楼叶志明展览现场

萧昱的作品《竹笼》是在家居尺寸的空间里,反观内心深处的幽闭感,组织有机生命的竹子材料作心理投射和引导,物理化呈现思想空间里的支撑与崩裂以及心理塌陷。探究自我牢笼的困境形态,开辟语言方法的自我路径。“不能因为讨厌黑暗就不去研究月亮背面的事物。”

FHaNQUlmlyS2JUYS93LirFycOVyWyJe9zu68jni7.png

六号楼萧昱现场

作为研究学者的杨晓雅,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该计划相结合,她写道:乌托邦在中国语境的“旅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国内对乌托邦这一词、书和理念的引进开始,再到乌托邦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入,从而引发中西文化对比研究和后续文学创作。在经历了中西文化的历史糅合之后,作为一种符号性文化载体的乌托邦转变了媒介文本形态,由此展开国际流通。她将“乌托邦”主题研究方向与此次大梅沙在地项目相结合,与上启艺术合作设计展呈空间,用照片与字句更直观展示在大梅沙的体验、观察与思考片段。

vWgWUueeBLbfRYcVlVHpApzadvciRKIi3GsX4Fjk.jpg

一号楼杨晓雅现场

“迁徙当代——深圳盐田国际艺术计划”,一方面为创作者提供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环境与脱离日常经验的驻地经历,另一方面也将为盐田带来新的艺术活力与文化发展机遇。在工作坊、工作室开放日、艺术家分享及艺术村走访等活动形式后,驻地展览将是一场最重要的成果展示,它以开放的模式展开对当代艺术的诠释与展示等具体实践,促进当地艺术与在地群落关系,促进公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通过多元的形式,将相关的经验转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公众在观看、体验和互动中,转换思维。

艺术家简介:

武田哲(日本)

1961年生于日本,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他在毕业后移居纽约,及后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修读版画。他旅居纽约二十三年,于 2010 年回日本。

八十年代的纽约及其文化对武田哲的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的音乐丶涂鸦和街头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基石,让艺术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表达艺术。2010 年回日本后,武田哲居住于日本一个邻近海边的小镇,透过大自然找到了安定下来的方向。每天持续到海边散步让艺术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而大自然也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主题。自 2011 年福岛核爆意外发生以后,武田哲重新思考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透过创作画作及立体作品发表自己的声音。

叶志明(香港)

1959年生于中国香港,1984 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 (艺术系文学士)。

叶志明将收集到的铁锈物料和回收木材,重新制作成别具心思的雕塑作品。他从街道及回收店搜罗工业废物进行创作,这些作品拼凑出他的童年回忆,同时透露着他内在那颗未泯的童心。自 2012 年从影片制作的行业正式退出之后,他便全心投入艺术创作,对多样的技法丶技术丶工序和物料潜心实验。他的作品富有一种诗意,是艺术家私密的回忆叙述,容易让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萧昱(北京&深圳)

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

萧昱曾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法国里昂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东三年展和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三年展场外项目等国际展览。作品先后展出于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艺术宫、福冈亚洲美术馆、韩国汉城美术馆、瑞士伯尔尼美术馆、瑞士巴塞尔丁格力美术馆、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画廊、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UCCA和佩斯北京画廊等知名艺术场馆。他曾获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奖。

杨晓雅(北京)

2015年文学博士毕业,曾在浙江大学与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并撰写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谱系研究》。获尼尔森奖学金支持,现在悉尼大学与澳洲白兔画廊展开关于当代艺术的英文写作。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迁徙当代,国际艺术计划,深圳盐田,,驻留,展览,大梅沙,作品迁徙当代 国际艺术计划 深圳盐田 驻留 展览 大梅沙 作品
下一篇:十年新作全面展示: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亮相国家大剧院_国家大剧院-靳尚谊-油画-创作-艺术家-笔触-现场||上一篇:“星露履骋——杜仲写生作品展”亮相时代美术馆_杜仲-星露履骋-安徽-写生-油画家-副主席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