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文化讲堂第七讲《中国画的意象》现场
田黎明先生在现场开讲
2018年10月20日下午,乌镇文化讲堂第七讲在乌镇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艺乐讲堂举行,本期主题为《中国画的意象》,由知名艺术家田黎明主讲。本次活动由雅达书院、势象空间联合主办。
和而不同,意在当下。儒雅的田黎明在现场真诚而深度地剖析了儒道释文化对中国绘画的不同对照,通过自身感悟和一些典故深入浅出地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绘画的理解真诚展示。在他看来,儒家强调厚重,道家则与中国画笔墨的“淡”相合,能“让我们听到被外界噪音掩盖的内心声音,以在不同时空能够将内心与思想、自然一致,这也是当代中国画人都需要思考的课题。”而佛家禅重视的是觉悟与当下,中国画强调的亦是当下,“当下就是精进,是一种人格的精进,关于智慧的精进,精心一致,努力上进。”但“从现实生活中如何超越现实以达到自己向往的理想”也是其一直思考的问题。
《青春》
田黎明少年学画,1984年即凭作品《碑林》成名后不断探索,形成“融墨法”、“连体法”、“围墨法”等,将中国画带入独具品格的新境界。艺术之道贵在创造,田黎明始终致力创新,不仅突破前人,更一再超越自己,直至今日从未停止,故被视为“中国新绘画”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荷风》
其学源正脉,技巧扎实,但格局颇大,善于深入传统挖掘和体验生活,融中国画气象内蕴与气格于一体,此种心灵与精神上对绘画本质的思考已在业界树立口碑。对他而言,生活是一种气象而非形象。气象是种境界,是人的全部生活经历与文化积淀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凝结与成型,由于艺术家的直觉感受为独特的艺术技巧所照亮,而形成画面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丰富意味。他将东方宁静整体的造型,与充满生机变化的水墨语言结合起来,使主观能动与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生发相融合,动静相生,含蓄隽永。
《都市女孩》
《蓝天》
田黎明用“体天下之物”的情怀回归自然,其画作创造了梦想中的画面和纯净的景色,舒适而有深度,新境别开。他注意观察和捕捉时代的精神气息,也把对传统文化的真切体悟融入绘画的意境营构,鲜活的画面与人文境界的统一。
田黎明的作品给焦虑和浮躁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家园,所有人都能从中找到归属感和亲近感。“画画是件很累的事情,这是因为画面感觉的飘游而引起画面语言的纷乱;画画也是件自寻烦恼的事情,这是因为从生活里感觉到的,却在画面中失去了;画画又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心里有话却说不明白道不出来。一损再损,一失再失。时间和经验问我,如果你的语言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不要忘记,这是从孩提开始的结果。顺着自然的引导,也谨慎地恪守着艺术的规矩,于平凡的生活和画面的酸、涩、苦、香中积攒着有感的觉。”故“心性”,才是田黎明孜孜以求之所在。
《碑林》
田黎明,1955年5月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1989年考取卢沉教授研究生,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的意象,艺乐讲堂,乌镇文化讲堂,田黎明,,中国,讲堂中国画的意象 艺乐讲堂 乌镇文化讲堂 田黎明 中国 讲堂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