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向心灵深处探寻——苏珊·斯沃茨个展于央美美术馆开幕_苏珊·斯沃茨-个人历程-美国-作品-致辞-丙烯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10月11日,美国女艺术家苏珊·斯沃茨个展“个人历程”

  ()10月11日,美国女艺术家苏珊·斯沃茨个展“个人历程”于央美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苏珊近几年创作的83组画作,这些作品是继萨尔茨堡、科布伦茨、布达佩斯和圣彼得堡巡回展出之后,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共同主办,这也是两个主办机构自2015年“中国8—中国当代艺术展”、2017年“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展览之后的第三次合作。

  策展人沃尔特·斯迈林为嘉宾导览

  艺术家苏珊·斯沃茨为嘉宾导览

  展览现场

  随后,此次展览的开幕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苏慧珊,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美国驻华大使馆副文化官员盛哲明,艺术家苏珊•斯沃茨,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此次展览策展人沃尔特•斯麦林,齐昂银行总裁斯科特•安德森,企业家约根•格鲁斯曼,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海兹曼,美国钢琴家玛丽•安妮•亨茨曼,美国犹他州代表团,中央美院教师代表以及多家艺术机构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主持人。

  开幕式嘉宾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是苏珊•斯沃茨的艺术作品第一次与中国公众见面,反映了苏珊几十年来探索的历程,让公众理解和认识她的心灵世界和杰出的创造。此次展览作为中国和美国艺术交流的最新成果,在当前中美关系处于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可谓别具意义,相信所有有识之士都期望通过艺术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文明的相互借鉴,更促进人心的相通。

  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此次展览策展人沃尔特•斯麦林致辞

  策展人沃尔特·斯麦林在致辞中谈到,将苏珊•斯沃茨艺术带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这个空间中,作品所带来的沉思的深度和浓度是前所未有的。此次展览体现出苏珊在寻找一种她本人与其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她的作品一直在不断地向前演变进步,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自由。

  企业家约根•格鲁斯曼致辞

  齐昂银行总裁斯科特•安德森致辞

  齐昂银行总裁斯科特·安德森在致辞中提到要捐赠一幅苏珊的作品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因为她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完全倾注了她的心血和她的灵魂。

  美国犹他州州长盖瑞·赫伯特的儿子布拉德·赫伯特致辞

  美国犹他州州长盖瑞·赫伯特对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的儿子布拉德·赫伯特作为代表宣读了此次捐赠声明,将作品《移动的愿景3》捐献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永久收藏;并将2018年10月11日定为“犹他——中国 文化友谊日”,以促进中国与犹他州的友好关系。

  艺术家苏珊•斯沃茨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致辞

  苏珊早年专攻素描与现实主义绘画,两场险些失去生命的重病使她转变了绘画方向,正如苏珊本人所说,“(两场重病使我)从用头脑绘画转变为用心灵绘画,因此我的绘画都是来自灵魂深处对于自然与世界最深切的感受”。这种对于自然跃动生命的感受便体现在她或单纯强烈或多彩鲜艳的画面中。

  苏珊·斯沃茨的展览曾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路德维希当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女性艺术博物等多家重要国际艺术机构展出。她的作品被美国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斯普林维尔艺术博物馆、犹他州美术博物馆和瑞士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德国波恩文化与艺术基金会主席沃尔特·斯迈林先生说道:“整个展览是对话的关系,艺术品之间彼此对话和关联,就好像走进一个电影,从暗场开始,不同场景不同色彩都有对话联系,彼此呼应。”同时,斯迈林先生也提醒观者去用心灵感受作品之间的对话和关联。

  

  展览现场

  《再访自然43》 布上丙烯 60.96x274.32cm 2018

  “我认为这是打开此次展览的一把钥匙”,在谈到这幅作品时,策展人沃尔特·斯迈林说道,“经过很长时间对画面主体颜色的观看、感受,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色彩与感情。当我们在观看作品的时候,作品每一寸色彩与纹理都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形成动态的韵律与节奏,而这种动态又相互交织对话,宛如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曲。”

  《NZ 碎片3》布上丙烯 50.8x50.8cm 2016

  《再访自然9》布上丙烯 30.48x30.48cm 2016

  对于苏珊•斯沃茨的艺术,斯迈林如此评价:“苏珊•斯沃茨的艺术致力于艺术史上永恒的主题:自然与绘画的关系。出于美国历史风景画的传统,她的作品均以对自然的感知为基础,将这种感知在画作中加以抽象提炼,达成深刻的个人和精神统一”。

  《金色田地》布上丙烯 152.4x152.4cm 2016

  《光谱 1》 布上丙烯 30.48x30.48 2017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她的艺术来自面对自然的感受,但创作的目标指向心灵的探寻,指向一种自省式的冥想,从“造化”通向了“心源”。画布上的颜色堆叠和笔触留痕,犹如一次次的自问、自答、再自问,是不断朝向心灵深处的追寻。……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中国艺术中追求“写意”、“气韵”的重要特征颇有相合之处,既写物象之意,又写胸中之意,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彼此交融。……她对媒介物质性的把握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图绘的笔触和肌理上展现出丰沛的感性,也透溢出女艺术家的鲜明性格。”

  《移动的愿景》布上丙烯 182.88x182.88cm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迪特尔·容德在评论苏珊·斯沃茨的作品时这样说道:“‘浪漫主义’这个概念,贴切描述了斯沃茨这位美国艺术家的观察方式。她的绘画充溢着浪漫主义的元素,充满了渴望与爱,并始终在探寻隐秘的澄明,一直在追寻处于大自然中的人的心灵,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同时兼备科学、宗教与造型艺术的万象诗”。

  《谐振的景观 001》 布上丙烯 182.88x121.92cm 2013

  俄罗斯艺术史家、策展人、评论家,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当代艺术部主任亚历山大·波罗弗斯基在他对苏珊·斯沃茨的评论文章中写道:“她的绘画应能在人的视网膜上唤起气味、声响和经树木过滤之后颤动的日光等印象。倘若这一切听起来不那么抽象的话,是因为她的抽象艺术确实与众不同。它们与感性紧密相连,就像哲学家福柯所言说的‘绘画的物质性’。她的作品充斥着几乎可被辨别的、能被触知的和甚至可被听闻的事物。”

  《崩裂8》布上丙烯 182.88x182.88cm 2018

  以本次展览为契机,美国犹他州及齐昂银行还将联合捐赠一件苏珊·斯沃茨的作品给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作为中美文化与艺术交流的美好纪念。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4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苏珊·斯沃茨,个人历程,,美国,作品,致辞,丙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苏珊·斯沃茨 个人历程 美国 作品 致辞 丙烯
下一篇:活化创意的多元探索_“匠生万物”亮相贵州民族大学_贵州苗族民间工艺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成果汇报-贵州蜡染-展览-开幕式-民族||上一篇:“阅马·品马”胡朝阳:社会符号下的个体精神建构_油画-胡朝阳-展览-瑞安-表达-作品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