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转型的力量——写在“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之前_中国工业版画-湖北美术馆-美术馆-转型-创作-展览

编辑:王林娇 来源:雅昌网
 
  中国工业版画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兴起,大批专业美术工作者奔赴建设一线,深入工业生活、激情创作,在他们

  中国工业版画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兴起,大批专业美术工作者奔赴建设一线,深入工业生活、激情创作,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工人版画创作群体在各大建设工地迅速成长起来;至1989年,由中国版画家协会发起的“首届中国工业版画展”成功举办,“工业版画”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1991年,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在武汉成立,工业版画的相关展览与活动不断涌现,也备受瞩目。中国工业版画的兴起与发展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推动因素,但不可否认,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成长足迹记录其中。其间,时代巨变,中国工业版画亦历经高潮、偏离与重建。

  与工业版画相比,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则并不具备本土渊源,亦存在对现代意义上“美术博物馆”语义的缺失,这来自多方面原因,首先,中国传统的家天下观念,使得国人对“公共收藏”缺乏认知背景,古物私藏观念根深蒂固,博物馆收藏及展示难度大;其次,早期的美术展览并无固定的展示场所与专门的组织人员,临时性强,展览会形式居多;再者,对“美育”的关注仍有待培养,学校美育以外的社会教育功能建设有待引导。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艺术博物馆的行进之路十分困难,长期处于临时展览馆的状态,至新世纪初,全国兴起美术馆建设的高潮,并在中国特色的美术馆现实与新时代语境中,不断实践、规范,并寻求由展览馆向艺术博物馆转型的有效路径。

  湖北美术馆自2012年启动“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并将其列为一项持续性的课题。对中国工业版画的关注,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与湖北地域美术史以及美术资源的有效连接;其二,以“工业题材”为切入点,借助平台能量积极联动与推动全国版画创作;其三,工业版画作为特殊时代背景下生成的艺术产物,其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一系列转型问题,对美术馆的智识生产、受众引导乃至自我建构产生价值并提供参照。

  “第三届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以“工业4.0:转型的力量”为主题。显然,这是一个关乎“时代与实践”的课题,亦与美术馆持续关注中国工业版画的初衷始终切合。

  本届展览至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转型的驱动之下,如何看待与承继集体记忆中的工业版画。李桦先生曾在《试论木刻的民族形式》一文中提到,我们要从遗产(传统)里学到什么,他认为第一要看它的精神在哪里;第二,要看它的技巧传统是什么;第三,更要看它给予当时和后代的影响是怎样。纵观中国工业版画的发展历程,来自不同背景与地方的版画作者,秉持深入生活的理念,生动刻画了工业建设一线的热血图景,传达出劳动者齐心协力、奋力向上的精神内涵;他们在工业生活与实践中总结经验,在与时俱进中反思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回归艺术本体,积极探索画面的形式美、色彩美、构成美与抽象美;由此,以新中国为起点,在特殊时代背景与政治需求的合力下,中国工业版画有效记录了一段独特的集体阅读的视觉叙事,并为后来者提供了历史维度下的审美参照与文献记忆。工业4.0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与传统工业版画对应的图景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智能工业也正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浸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形”导致传统思维惯性中的“工业现场”不复存在,不少作者因创作源头的“丧失” 而遭遇瓶颈。但无论如何,工业进程是某种人类精神的化身,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工业方式与生活方式,也实则促成了一个无限放大后的工业现场,其中的诸多问题不可回避,而这正是今天我们在承继传统工业版画精神的基础之上需要特别注意的,即在应对工业文明造就的种种现象时做出冷静的观照与深刻的反思。事实上,工业版画的转型之路也恰好为美术馆向“艺术博物馆”的转型实践做出了有价值的参照——如何通过系统的收藏、展示、教育和推广工作有效串联起经典与创新,过去与当下、甚至未来,是美术馆建设与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美术馆应有效地引导受众。美术展览通过梳理整合艺术家的视觉碎片向大众提供审美体验,传达审美知识,如何让有着不同知识结构的观众在美术馆提供的特定情境下完成有意义的建构是美术馆检验自身工作的重要内容。诚如持续举办的“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如何将不同于以往视觉经验的工业版画作品推介给观众,已成为主办方需要认真审视的课题。新兴木刻运动的发起者鲁迅先生亦曾提到:“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容易流为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故此,选择并展出记录当下、贴近生活,有当代文化精神的艺术作品是展览组织方的首要任务。尽管“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在作品的囊括上还存在许多进步的空间,但仍然体现了主办方切合时代的学术态度,也对工业版画作者提出了更高与更远的要求。在作品的呈现上,希冀通过“记忆与未来”“智能工厂”“工业有声”三个部分,从时间线索下的工业转型与未来畅想,新兴工业的视觉叙事以及工业与集体记忆、工业与人类、工业与环境等方面营造一个立体的情境体验空间,也由此,尝试在观众的共鸣式感知以外,收获更多关于展览、关于工业版画创作的反馈、互动甚至要求。当然,正如中国的工业建设面临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及工业版画创作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反思与修正,而美术馆面向受众实时有效的引导工作则显得如此必须。

  第三,美术馆需要通过不断的协作与连接,建构更多维度的公共艺术空间。本届展览除了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的特别支持以外,还收获了不少重要版画艺术家、学院力量与跨界作者的积极参与,这使得以“工业版画”为关注点的视野平台迅速扩大。新的视角必然带来不同的观看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于处在一系列工业转型震动下的工业版画创作而言,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多方创作力量的介入说明当下的工业版画尚有无限的创作源动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另一方面,新鲜的视角将有利于的工业版画样触动传统固有式与普通受众的惯性审美经验更快地进入今天大工业的认知概念之中。同时,多方力量的关注亦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潜在的博弈甚至矛盾,但这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必然,美术馆作为公共的文化服务机构,理应在其间起到协作与连接的作用,由此,有价值的讨论与碰撞才有可能在这里发生。

  “工业4.0”是一个连接未来的概念,而“转型”则为这个前景预期定义了当下的抉择,这是时代的馈赠,亦是实践的动力。“工业4.0:转型的力量”已是湖北美术馆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时间流转,新的历史悄无声息地发生,但我们仍旧生活在一个工业的时代,仍旧享受与承担工业进程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如何对待正在发生的一切并作出冷静的判断与思考,诚如美术馆如何做一个具有当下现实意义的工业版画展览,如何在代表性案例的触动下构成美术馆自身知识生产的有效性,转型的力量驱动之下,中国工业版画将走向更广阔的叙事空间,湖北美术馆的同行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夏梓

  2018年7月19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转型的力量,中国工业版画,湖北美术馆,,美术馆,转型,创作,展览转型的力量 中国工业版画 湖北美术馆 美术馆 转型 创作 展览
下一篇:“工业4.0:转型的力量——2018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即将在湖北美术馆_中国工业版画-转型的力量-湖北-美术馆-转型-作品||上一篇:版画本体结构与工业之象征_版画本体结构-工业之象征-艺术-木刻-印刷-社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