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江上越在日本获奖,千叶市政府举办江上越个展《对话4000年》_对话4000年-千叶市-千叶-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对话

编辑:王林娇 来源:雅昌网
 
  展览海报《对话4000年江上越个展——从海的记忆加曾利贝塚对话

  展览海报 《对话4000 年 江上越个展 ——从海的记忆 加曾利贝塚对话未来》

  

  展览海报

  千叶市长 熊谷俊人先生的贺电

  祝贺《对话4000年 江上越个展》开幕。江上越女士一直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她不断地对新的可能性的挑战令人期待。祝愿江上越女士的艺术事业今后更上一层楼。

  平成30年 吉日

  由千叶市政府,千叶市文化振兴财团共同主办,作为平成30年度文化艺术普及事业项目,新人奖获奖支持项目,举办赢得第16届千叶市艺术文化最佳新人奖的国际性艺术家江上越的个展。

  在市政府国际交流贵宾室的授奖仪式 江上越在接受市长的颁奖

  在市政府国际交流贵宾室的获奖仪式后合影` (左二)江上越 (左三) 千叶市市长 (右一)近藤成一教授

  日本新闻报纸的报道

  日本千叶市政府为了表彰和支援新进气锐的年轻艺术家,2002年设立了“千叶市艺术文化新人奖”。其中分为美术和音乐两大部门,每年在各艺术团体推荐出来的几十位年轻艺术家中,经过选考委员会的严格审查考核,最后在一个部门选出一个获奖者。今年的评选委员会,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藤成一、千叶市美术馆馆长河合正朝,DIC川村纪念美术馆策展人 赤村祐樹,NHK千叶电视台局长等10人组成。

  评选委员会给江上越的评语是“绘画表现水准很高,善于运用多媒体从事创作活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国际舞台的各种艺术活动中,期待她获得更高的成就”。

  本次举办的个展《对话4000年 江上越个展—— 海的记忆 加曾利贝塚对话未来》学术主持由日本加曾利博物馆的高梨俊人馆长,策展人是日本CCMA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策展人畑井惠。千叶市,千叶艺术文化振兴财团主办,千叶教育委员会协办,加曾利贝塚博物馆,乡土博物馆,埋藏文化调查中心等机构的协力。

  《对话4000年 江上越个展》 千叶文化中心 展厅外貌

  《对话 4000年—江上越个展》展览现场-1

  《对话 4000年—江上越个展》展览现场-2

  江上越1994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市。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三工作室,同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刘小东老师的研究生,去年去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深造。毕业展获依恋优秀毕业创作奖,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2016年《第17届东方国际美术展》获日本外务大臣奖。

  近年来,江上越基于自己的经历创作,热心突入艺术活动,她在德国的个展《In to the light ...》(德国ZKM艺术中心Peter馆长学术主持),在日本的个展《天声人语?》、《掩盖的真相》(易英学术主持),在中国的个展《这不是误听游戏》(冯博一学术主持)、《误听×真相》(曹庆晖,千叶成夫学术主持),用自己的海外亲身经历感悟人生,通过语言的起源反思社会,探讨交流的可能性,得到好评。她的作品包含声音,影像,绘画等多方面的表现。

  《对话4000年 江上越个展——海的记忆 加曾利贝塚对话未来》来源于艺术家本人的故乡,江上越谈到“千叶是我的故乡,海,毛海岸,贝壳是我幼儿的记忆。这次的主题是通过加曾利贝塚对话未来。4000年前的贝塚传达了日本绳文时代的生活,另一方面,贝壳作为一个佛教乐器又从印度传到了东南亚。有意思的是在我调查过程中我听到中国陕西发觉骨笛的消息。这个让我很惊讶!可能是命运。

  同样的超越4000年的海洋,两个土地的文化文明如何传播到当下的我们,那现在的我们从过去如何看待现在和未来?”

  江上越从制作阶段反复考察了日本的贝塚遗迹,采访了加曾利贝塚博物馆馆长,和乡土博物馆馆长,埋藏文化财中心所长等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访谈和调查。

  在展览期间江上越和日本千叶CCMA美术馆策展人畑井惠女士对谈讲座,别受关注,听众挤满了会场。

  

  对谈讲座 江上越 × 畑井惠(日本CCMA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策展人)

  

  日本CCMA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策展人 畑井惠女士与江上越

  

  千叶文化艺术振兴财团理事长大曾跟裕先生(右)常任理事丸岛正一(中)与江上越

  

  加曾利博物馆馆长高梨俊人(左)江上越(中)

  

  日本川村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光田由利(右)与江上越

  

  乡土博物馆馆长朝生智明(中) 乡土博物馆副馆长芦田伸一(左)

  

  东京大学大学名誉教授近藤成一教授(右)与江上越

  

  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 千叶成夫(右)与江上越

  贵宾感想摘录

  我听到了4000年前的声音 ——近藤成一(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终于知道了,物体的本质是在脸上。

  人中哪里看出人,有人说是态度,那么态度体现在人脸上。

  ——千叶成夫(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

  原来通过日历,和时空对话。贝塚作为起点,不仅仅是启发我对4000年前的兴趣,看到了江上小姐对艺术的探求之路

  ——鹤冈明史(千叶文化振兴财团)

  江上小姐的交流,不是一般人所说的交流。

  ——畑井惠(日本CCMA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策展人)

  深深感受到了贝壳,海洋的千叶历史和江上越的对话

  ——芦田伸一(乡土博物馆副馆长)

 

  日本赞助商 SINBY集团社长 铃木先生(右)

  

  写真弘社 柳泽社长(中),银座画廊董事长 由利女士 (左)

  绳文人的交流

  千叶市加曾利贝塚博物馆

  馆长 高梨俊夫

  大家都听说过,方言吧?现代的我们使用共同的日语和地区方言沟通。有些不同地域的方言被

  理解,有些无法被理解。即使在今天媒体发展的时代中,这种情况也是如此,请想象过去是什么样的情况。

  据信Homo Sapience大约3万5千年前已到达日本列岛。绳文时代,从现在是开始于1万6千年前,在加曾利贝塚

  村庄大约5千年前产生。Homo Sapience在每个地区定居以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果观看这段时间的土器,虽然整体上绳文土器有共同的气氛,但渐渐出现了东北和关东北部,南关东,甲信越,北陆,东海等各自区域特征的图案。奇怪的是这个区域与方言的分布区域重叠。绳文土器的模式,被认为是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类似于方言的分布,代表了日本将有自绳文时代以来的地域文化圈的存在。

  我不知道是否有共同语言,在濑川拓郎的著作中,奈良时代记载的肥前国风土记记载长崎县五岛列岛称岸为“(ひじは)Hijiwa”, “(ひじは)Hijiwa”在发音上是“(ペチパ)Pechipa”

  并且可以理解为阿伊努语的“Petsu =河” +“pa=边缘”猜测是否阿伊努语是绳文语言遗留下来的。无论是从绳文时代的残余,或是交流后成立的语言,不知真伪,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与此同时,我认为绳文时代也存在无声的交流。它被称为“沉默的贸易”,在超越了文化领域该情况下贸易,没有直接接触,在某个位置将留下被替换的东西消失,对方来到现场现场

  留下交换的东西。之后去到该位置带回对方留下来的东西。或者如果该值不均衡将会追加,保持公平。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拒接触贸易”,被认为是预防感染瘟疫,天花的智慧。

  在未开社会中也有奇怪的交流。我认为绳文人与人以外交流。首先,它是一种森林精灵。我想每个人都知道土偶,经常 出现男人还是女人的话题。首先,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土偶是精灵,不是人。事实上,有一些土偶类似大角猫头鹰,猫头鹰以及类似山猫。我不知道土偶祈祷的确切内容。而且可以认为他们也在与死者沟通。绳文时代存在再葬等二次埋葬,“Mogari”等白骨化的风俗。在加曾利贝塚的地下,埋葬着数百具遗体。特别是由于大量的贝壳有钙含量,存储骨头,我认为这是先人希望通过保存遗体祈祷再生,采取与祖先沟通。

  不仅人们而且其他动物的身体聚集埋葬在贝塚中。绳文人与大自然共存,掌握季节,获取植物和动物。在加曾利贝塚运行的同一时代,有英国新石器时代的巨石阵。巨石阵有

  显示夏至日出的方向的残余物。在日本秋田县大汤还状列石圈有日晷状的配石遗址表明夏至日落方向。

  新石器人,绳文人都了解太阳的运作。作为Homo Sapience共同认知,太阳被认为是生命的象征。地面上的生命象征着火也是共同认识。加曾利贝塚的还状贝塚中也有重塑的东北方向的地方中断。很可能是提示方向性,以此类推结合太阳和生命的再生,是否交流在人和自然之间呢?

  

  埋藏文化财中心所长 西野雅人 (右)与江上越

  

  千叶市政厅 总务科部长(右)

  Communication of Jomon people

  Chiba Municipal Kasorikaizuka Museum

  Director  Takashina Toshio

  There are a Dialects, don't you? Now we use common Japanese and regional dialects. Some are dialects that can be understood by  other regions , and some are hard to be understand. Even today in the media time, there are this kind of situation so, please imagine what kind of situation it was in the past.

  It is believed that Homo sapiens has reached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about 35 thousand years ago from now. The Jomon Period starts about 16,000 years ago from now, but it is about 5,000 years ago that the village is run in Kasorikikaizuka ( shell mound). It has been a while since Homo sapiens settled in each area. Looking at pottery around this time there is a common atmosphere of Jomon pottery as a whole, but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appeared in each area such as Tohoku, Kita Kanto, South Kanto, Koshin, Etsu, Hokuriku, Tokai etc. This area overlaps with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dialects. Because the pattern of Jomon pottery is considered to indicate to the regional cultural sphere, it means that it is similar to the distribution of dialects that in Japan there will be a regional culture zone since the Jomon period.

  Although I do not know whether there was a common language in Japan, in Takuro Segawa's book there is a statement that in the Hizenkoku Fudoki(national philosophy)written in the Nara era, Goto island in Nagasaki prefecture it is said that the shore was said "Hijiha", " Hira "is pronunciation" Petitpa ", it is assumed that it can be understood by the Ainu word" Petz = river "+" Pa = shore ", and it is presumed that the Ainu language is the remnant of Jomon language . I do not know whether it is a remnant from the Jomon Period or a word that was established after the communication, but I think it is very interesting.

  Meanwhile, it is thought that silent communication existed in the Jomon period. It is called "silence trade", which is when you trade beyond the cultural sphere, you do not make direct contact, leave the things you want to exchange at a place, the opponent comes to the place and leaves the replacement and leaves. And also, going to that place and bringing back what you put and putting what you went back home, if the value is not balanced, just keep putting something that matches the amount or keeping it just like adding it . This method is also called "contact evasion trade" and it is said to be wisdom to prevent the infection of plague like psoriasis.

  There is also strange communication in the unpublished society. I think that the Jomon people share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than human beings. First of all, it is a spirit of the forest. I think that everyone knows the clay, it often talked either a man or a woman. Some researchers think that clay is not a person because it is a spirit. Indeed, there are those that resemble Mimizuku and owls and similar clay figures to a wild cat. I do not know exactly what I prayed for the clay figures. And it can be thought that they were also communicating with the dead. In the Jomon period there was a secondary burial called re-burial and a white-bellied custom called Mogari. There are hundreds of dead bodies buried in the basement of Kasorikaizuka shell mound. Especially, since large amounts of shellfish preserve bones with calcium content, They hope to regenerate by preserving corpse, I think they communication with ancestor .

  Not only people but also other animals' bodies were gathered in shell mounds. The Jomon people coexisted with nature, grasping the seasons, acquiring plants and animals. There is Stonehenge in British Neolithic Age in the same era when Kasoeikaizuka shell mound was run. Stonehenge has a remnant that shows the direction of the sunrise at the summer solstice. Also in Japan, the Akita prefecture Ooyu ring stone has a sun-rock-like rock formation and the direction indicates the sunset direction of the summer solstice. The Neolithic and Jomonese people understood the operation of the sun. As a common cognition of Homo sapiens, the sun is considered as a symbol of life. It also seems that the symbol of life on the ground is also common to fire. There is also a place where seashells are interrupted in the northeast direction in the annular shell mound of Kasorikaizuka shell mound. It may have a bearing, and may be taking communication with nature and humans like analogy linking the sun and life regeneration with analogy.

  日本美术杂志月刊美术极展览

  日本每日新闻报纸报道日本的展览《对话4000年 -江上越个展》

  《对话4000年 江上越个展 ——从海的记忆 加曾利贝塚对话未来》

  艺术家:江上越

  学术主持 :高梨俊人(加曾利贝塚博物馆馆长)

  策展:畑井惠(日本CCMA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策展人)

  开幕:2018年8月24日

  对谈: 江上越 × 畑井惠(日本CCMA美术馆当代艺术部门策展人)

  展厅:千叶文化中心

  主办:千叶市

  千叶市文化振兴财团

  协力:乡土博物馆

  埋藏文化财中心

  江上越 艺术家本人图片

  江上越(Egami Etsu)

  2016 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导师刘小东

  德国 ZKM HFG交换项目

  2016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油画系三工作室  毕业

  1994 日本出生

  个展

  2018     Dialogue beyond 4000 years - Etsu Egami solo show

  (千叶市文化中心 千叶艺术文化新人奖获奖项目,日本)

  Dialogue beyond 400 years - Etsu Egami solo show

  (playground London 英国伦敦)

  2017      江上越个展 (日本东京银座)

  In to the light ....Etsu Egami solo exhibition(βpace 德国)

  2016      天声人语?—江上越个展 (DEHAIRI projects 日本东京 )

  这不是误听游戏 (De sarthe Gallery Beijing project space )

  误听×真相 (瀚艺术空间 Beijing)

  群展

  2018    Bio Art Archive Drawer- Absence of the Authority (HDK, 瑞士)

  One step beyond 新锐艺术家展 ( Silkland Gallery 东京银座)

  from China (Galerie99 德国)

  有意义 无意义 (798 北京)

  2017   官舍冬季艺术季 (北京会空间)

  艺术深圳2017

  艺术厦门2017

  底色展(UCCA北京)

  青年展(Silkland Gallery 东京银座)

  感知中国展(中国美術学院陳列館)

  合法的外乡人- 写给北京的情书  (炎黄美术馆)

  May Be 展 (央美国际 B-space)

  2016      学院本色 2016  (中央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LVG2016台州摄影双年展 《多棱镜》-当代摄影邀请展(台州中央公园,浙江)

  BMAC AVVNAL DINNER BALL 2016 (北京凯宾斯基酒店)

  第三届CAFAM双年展   空间协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繁星计划 展 (树美术馆 北京,天津古海岸文化谷 天津)

  繁星计划 展(日中友好美术馆/日本东京, 麦粒美术馆/韩国)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给盒子一个描述 展 (VACUUM SPACE北京)

  “不在此地,不在别处” (元典美术馆)

  “豫・中国篮:马克库柏个展” (作为合作艺术家) (元典美术馆)

  第16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千葉市美術館)

  2015     云南下郷展(中央美术学院)

  第16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千葉市美術館)

  被选为第三届中国国际装置艺术学术论坛国际艺术展

  2014    足跡青春展(中央美术学院)

  青海下郷展(中央美术学院)

  第12界全国美術作品展覧(辽河美术馆)

  第15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千葉市美術館)

  2013     足跡青春展(中央美术学院)

  冬季創作展(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下郷展(中央美术学院)

  第14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千葉市美術館)

  2012     第13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千葉県美術館)

  获奖经历

  2018      第16届千叶市艺术文化新人奖(日本千叶市政府)

  2017      最佳优秀奖(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

  2016      第十二届"画室开放日"作品获奖证书(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依恋优秀毕业创作奖(中央美术学院)

  第17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外务大臣奖

  2015      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届创业大赛 "空间和艺术的结合 ---my Moma APP"

  Workshop with Henk visch (雕塑楼)

  最受欢迎团队奖, 优秀奖 (中央美术学院)

  第16届东方国际美术(日本)评委特别奖(千葉県美術館)

  2014      优秀二等奖(中央美术学院)

  下乡优秀奖(中央美术学院)

  社会活动奖(中央美术学院)

  2013      优秀创作奖(中央美术学院)

  优秀二等奖 (中央美术学院)

  第14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美术馆美术馆长奖(千葉市美術館)

  2012      第13届东方国际美术展(日本)朝日新闻奖(千葉市美術館)

  

  

  公共收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元典美术馆 , 树美术馆, 依恋集团,私人收藏,达美美术馆,

  Galerie99(德国)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江上越,对话4000年,千叶市,,千叶,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对话江上越 对话4000年 千叶市 千叶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 对话
下一篇:课程导师:高等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画和书法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研修班报道系列(一_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单位-文化-书法-美术馆||上一篇:第21届北京艺术博览会亮点|“和合之境——徐欣作品展”_和合之境-第21届北京艺术博览会-艺术家-静安-马汉-中国人民大学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