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圆桌Talk”现场
2018年8月26日,2018“新锐摄影奖颁奖典礼暨新锐Party-SpaceNK策展人之夜”在北京东景缘举行,并现场揭晓2018新锐摄影奖年度摄影师。经过本届评委会委员的评选,来自湖南郴州的郭远亮凭借作品《失重》最终摘得“2018新锐摄影奖年度摄影师”大奖,并获得10万元的创作基金(税前)。摄影师冯骏原&曾嘉慧、吕格尔、王译媚、白杉、叶无忌,分别获得“2018新锐摄影奖入围摄影师”奖项,以及1万元创作基金(税前)。摄影师彭可获得了“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并获1万元创作基金(税前)及哈内姆勒全年作品输出纸张赞助。以上七位摄影师的作品皆入选新锐摄影奖出版物。
颁奖典礼开幕之前,此次入围的摄影师在“新锐圆桌Talk”中,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其中郭远亮的作品《失重》将镜头对准了爷爷和奶奶以及与他们共同生活的孙子。用毫无距离感的近照向观者展示了自己爷爷,奶奶,孙子们之间荒诞却又平凡的中国式家庭生活。
Lisa A. Orcutt 女士在宣读评审团评审理由时说道:“在《失重》这组作品里,郭远亮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十分普通而日常的主题,却用一种幽默、独特的呈现方式,将其讲述得具有广泛的感染力。镜头的直接性和近距离描绘了复杂多样的画面,在其中展开了对家庭关系中不同世代之间的亲密与距离的探索。他清晰地知道他想表达的内容,并对创作过程有高度的把握。看似日常的荒诞场景,实际上是他基于对主题的深刻体察与反思后,人为营造出来的,而又呈现了其对现实主义新的认知。”
除此之外,彭可凭借作品《盐水池塘 Salt Ponds》获得了“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
摄影师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
新锐摄影奖创立于2010年,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包容且兼顾深度学术思想为基础,选拔以独立意识为出发点来探索摄影之于当代语境下的更多可能的优秀作品,以呈现当下青年创作的新面貌。
2018新锐摄影奖自今年3月征集以来,共收到5374位参赛者的10596组作品,内容涉及故乡与迁徙、记忆与亲密关系、城市化与后现代主义、传统与历史等多个领域的议题;囊括了图像、音频、视频、装置、手工书、动态图片、混合媒介、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展现出了当下的青年影像创作群体手法多样、风格各异的灵动生态。
德国哈内姆勒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吕大鲲先生与色影无忌首席运营官王媛女士共同为“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获得者彭可颁奖。
独立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2018新锐摄影奖评委 Lisa A. Orcutt 女士与色影无忌首席执行官李泽宇先生共同为大奖获得者郭远亮颁奖。
2018新锐摄影奖颁奖现场 从左至右依次为:冯骏原、Elisa R. Linn、吕格尔、Oluremi C. Onabanjo、王译媚、Lennart Wolff、白杉、Lisa A. Orcutt、郭远亮、叶无忌、曾嘉慧、王辛 、王博、彭可、李泽宇。
将如此多元的作品汇集一堂给评委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不小挑战。两天的时间里,评委们通过阅览作品并进行多轮投票,最终评出了2018新锐摄影奖入围名单。随后,从入围作品中选出2018新锐摄影奖年度摄影师。此外,评委们选出了“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的获奖者。
对于此次获奖的摄影作品,独立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2018新锐摄影奖评委 Lisa A. Orcutt 女士在做颁奖典礼上发言讲道:“这几天我们惊喜地看到很多具有独创性,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让我们深受启发的是许多艺术家,能在作品中体现当下的事件,并引出问题,在创作的过程里,艺术家提出了比较突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对该问题做了成熟而系统的探索与思考,今年获奖的八位艺术家,是我们觉得作品有较高的完成度和亮点,也具有潜力和未来创作空间的。”
SpaceNK市场部副总裁魏丽丽女士与八位新锐摄影师合影。
颁奖结束后,SpaceNK市场部副总裁魏丽丽女士上台致辞,在魏丽丽女士看来,今天的“新锐摄影奖颁奖典礼&新锐Party-SpaceNK策展人之夜”正是SpaceNK与2018新锐摄影奖共同营造的艺术美学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汇聚了独具才华的年轻摄影师及权威评审团,他们以策展人视角,通过相机镜头,记录生活点滴之美,这与SpaceNK同样以策展人视角,搜罗甄选全球炙手可热的美妆臻品、让消费者有机会探寻让生活闪光的至美之选不谋而合。
2018新锐摄影奖年度摄影师作品介绍
《失重》
郭远亮
△《失重》
郭远亮 ,男,24岁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人.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摄影系.学习摄影4年.作品参加常青藤“行走计划”和南京艺术学院“对话国际高校”摄影邀请展。并在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和作出版物中发行。
△《失重》
评语:
郭远亮的作品“失重”探讨了他的祖父母以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孙子的日常生活。郭远亮戏剧性地描绘了这种关系,呈现了日常的荒诞场景,并以极度亲密的视角观察他们的生活。镜头的直接性和近距离描绘了一幅复杂多面的画面,在其中展开了不同世代之间的亲密与距离。这里,图像似乎弥合了文字和动作所能承载内容的鸿沟,并揭示了在一段基于照顾和依赖的关系中沟通的局限。图像的美感既让所描绘的拍摄对象看起来很脆弱,同时又赋予了他们权力。
——Elisa R. Linn
“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作品介绍
《盐水池塘 Salt Ponds》
彭可
△《盐水池塘 Salt Ponds》
彭可,1992年生于湖南长沙,成长于深圳,现在洛杉矶和中国南方生活和工作。她相信“观看”这一静止行为的动态力量,和摄影的自我投射和心理学潜能。2015年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获得艺术学士学位,2017年获玛格南基金会和中参馆的Abigail Cohen纪实摄影基金。
△《盐水池塘 Salt Ponds》
评语:
通过冥想般的秩序,彭可的影像清晰地跟踪了中国室内外日常场景中缤纷的色彩、迷人的形式、奇怪的轮廓和纹理。尽管她的作品非常复杂,但她呈现静物的方式却是原生的——没有任何舞台性。人似乎并不是核心焦点,但当他们出现时,便处于一个脆弱与亲密的时刻。他们从不看相机,专注于自己的世界。这种内省是引人注目的,并提供了丰富的挖掘日常生活形象的方法。基于她现有的装置以及对其印刷品之物质性的实验,由她获得「哈内姆勒·新锐摄影师奖」,她会如何进一步延展她的表现方式将是令人期待的。
——Oluremi C. Onabanjo
2018新锐摄影奖入围摄影师作品介绍
《炎热几种》
冯骏原、曾嘉慧
△《炎热几种》视频截图
冯骏原,毕业于物理系和艺术系,现居费城。
曾嘉慧,毕业于文学系和人类学系,现居北京。
△《炎热几种》视频截图
评语:
为迎接1976年在科伦波举行的第五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4年周恩来访问锡兰时,提出由中国无偿援助修建一个国际会议中心。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简称“班厦”)于1973年完工。2018年,两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拜访了班厦,并以游访和影像写作的方式试图重新进入万隆精神下的不结盟运动时期。关于历史的写作总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回应,60年代去殖民、不结盟、反帝、民族独立等一系列国际主义运动在后冷战时期早已被消费主义的浪潮扁平化。由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个人视角出发,两位年轻艺术家对于历史语境的回归和重塑,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今天似乎早已形成共识的历史版图和地缘政治秩序。
——王博
《羌的山》
吕格尔
△《羌的山》
吕格尔
1995年出生于四川
2014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本科
2018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硕士
△《羌的山》
评语:
吕格尔在他的作品“羌的山”中对个人及地域的身份和历史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探索。他展开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项目,这些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四川省汶川周边山区进行“重新认识”过程。从例如庄学本(1909-1984)等早期纪实摄影师那里获得灵感,吕格尔的照片是重新审视他的家乡的结果,在这里,随着景观的变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民族文化和地方特征以某种近乎舞蹈的方式逐渐消退与流动。由此产生对近期及遥远过去相关的质问、肖像、风光和冥想同时以熟悉和意外的形式出现。
——Lisa A. Orcutt
《孖Shuang Xi》
王译媚
△《孖ShuangXi》
王译媚1993年出生于广东深圳,2017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获硕士学位。王译媚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特征,呈现出一种不受地域和语言限制的视觉符号。曾获美国PDNedu国际摄影比赛提名(2016),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学院收藏奖(2016),第六届大理国际影会新锐摄影师提名(2015),第十五届平遥国际摄影节新锐摄影师奖(2015)作品曾展于中国,美国,英国等地。
△《孖ShuangXi》
评语:
王译媚的“孖ShuangXi”,通过肖像摄影对双胞胎进行研究。拍摄双人照片,通常是王译媚和一个陌生人——他们在外观上大不相同——却穿着相同的服装,该系列指向了工作室肖像中双人主题的摄影历史。尽管场景不断变化(在王译媚选定的每个双胞胎的家中),背景图案和地毯以及人为控制的错误场景反复出现,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连续性氛围。在突出其虚拟关系荒谬性的同时,这些双人肖像也展示了共享身体认同的静态和象征性。由于目前的冲突大多可能是滑稽或令人不寒而栗的,他们也会引起缺席——王译媚的双胞胎,毫无疑问一直以来都在与她一起被拍照并生活。经过深思熟虑的迭代探索,王译媚的“孖ShuangXi”表达出一个迷人的诘问——哪里才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限?
——Oluremi C. Onabanjo
《永珍》
王自彬
△手工摄影书《永珍》
王自彬
独立摄影师
△手工摄影书《永珍》
评语:
王自彬的摄影书《永珍》提供了一个珍贵而有效地体察“他者”的范本,当这个“他者”是作者的母亲时,体察之中蕴含的好奇与尊重就显得尤为难得。生活照、旧日合影及母亲日记的节选彼此映照推进,呈现作为妻子、母亲、劳动者、身处并隐匿于社会关系人情世故网络中的永珍,同时勾勒出于平凡生活磨难中释放强大生命力却不自知、独一无二的个体。这部书温情、幽默、令人心碎,也因此引人入胜。《永珍》所催生的共情,远胜于大预算艺术家对诸如国际难民等流行议题所赶制的“项目”。不论从选材、美学、还是媒介而言,这都是一部高度自洽的作品,如同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那样:“她当然值得被书写。”
——王辛
《伊宁最美安全障碍物》
叶无忌
△《伊宁最美安全障碍物》
叶无忌(YE WUJI)1991年出生
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Sichuan FineArt Institute);获学士学位
201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UK);获硕⼠学位(MFA)
△《伊宁最美安全障碍物》
评语:
叶无忌的作品着眼于中国新疆伊宁地区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元素。他的摄影以记录路障和围栏的方式实现了对城市景观的探索。创作者将它们从原本的背景中移除,以类型学研究的方式呈现其形状及物质性。在这里,他们被剥夺了原本的功能,但仍然指向关于掌控和权力的叙事。叶无忌的作品以一种幽默而让人不适的方式讨论了在持续冲突地区的日常生活,揭示了安全与控制的概念之荒谬。此外,他也展现了摄影在探索现实的过程里的有效性。
——Lennart Wolff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新锐摄影奖,摄影,,作品,失重,伊宁,创作新锐摄影奖 摄影 作品 失重 伊宁 创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