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艺术家汤亚(左)与朋友
2018年7月15日下午3点,由了了·艺术传播机构出品的汤亚个人作品展“阵列”在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77号天鹅湖花园22栋了了·艺术传播机构拉开帷幕。
汤亚199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201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成都。本次展览也是他继2016年在四川大学美术馆首次个展“模式”之后在成都的第二次个展,展出了艺术家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2月份的作品,由绘画作品、创作手稿、创作过程的视频记录以及实验作品的记录来组合呈现。
对于展览主题“阵列”,汤亚表示,它作为计算机语言词汇,字面理解是代码的排列方式。将其引入创作过程以及作为展览的主题,除了和创作过程有关,也是作品的呈现方式。
展览现场
“我在2015年的个展是本科毕业后,当时对模具刚有一定的概念,还没有机器的介入,现在的这批作品是有的,我把它们称之为2.0阶段,算是有所进展。艺术家的创作必须是理性和感性的相互结合,这样的结合所产生的体系得到阐释后,才会让观者了解创作者的意图和精神。”汤亚表示,对于个人体系的建立也如“模式”这一概念,是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创作中量的积累会导致质变的产生。此次展览呈现‘模式2.0’阶段的作品。展览的核心概念是模式、过程、万花筒、阵列。从模式、过程、万花筒到阵列也是一个时间线的展示,强调的是个人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万花筒”系列
展厅内的两幅大尺幅作品“万花筒”系列可以看做是汤亚实施想法的第一步行动。“我的导师熊宇给我说过,大作品会暴露很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去解决这些问题,再缩回到小尺寸就会很方便,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因此我做了4米乘7.5米的作品。可以看到当时在模具的使用上更多的还是无序的,比较难掌握,此外,在我看来画面有序会显得力量比较集中,阵列的模式在视觉上会有所层次,也更具冲击力,这正是我想要的方式。”
展出作品
表现立体空间作品
“其实我的作品很多也是来自点线面,这些就是很本质的东西,只不过我用了其他的形式来进行呈现。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展现我们所在时代之下的新东西,因此我用了阵列,但内核是没有改变的,这些也都是依据我对于绘画的理解来解释的。”据汤亚介绍,模具是他创作的工具,核心概念是“模式”,是过程的集合体,把每一个过程结合起来,视为模式。“从最初用计算机语言进行图像的造型,再将模具制作出来,这些都是我来操作的,包括格子的大小、宽度、厚度,都是精确设计过的,是很严谨的。我不认为我的这些作品是抽象的,材料和制作过程也不是我所想要去强调的,我强调的还是绘画本身,所有的核心依旧是绘画。可能作品呈现出来的形式看起来是抽象,但这些都是通过具象思维来引导的。”
作品局部
展厅中的作品作为艺术家阶段性的尝试,有对元素的整合,有对画面效果、材料上的尝试,也有表现立体空间的。“可能接下来的创作中,我会更加的贴近绘画。无论形式怎样,核心依旧是绘画。有些作品我有从雕塑、版画中借鉴,但模具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我模糊版画、油画、雕塑之间的载体,有了这个载体在某种程度上我才能去说清楚很多东西。”
手稿及影像部分的展示
汤亚表示,最近自己也在做一批关于质感研究的作品,更加的贴近绘画。“你们所看到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不同的,模式作为过程的集合体不是简单的工业生产,更多的是去呈现作品状态和所产生的形式,对此我还会进行更多的尝试。可能之后也会延伸出视频和装置,目前我的两个方向一个是现场展示的这部分,另一部分则是专攻绘画本质的。”
展出作品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5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了了·艺术传播机构,阵列,汤亚,,展览,模式,过程,阵列当代艺术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阵列 汤亚 展览 模式 过程 阵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