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艺”分享会现场:出版人、书籍设计家周晨分享书籍背后故事
你爱读书,那接触过“中国最美的书”吗?
2018年5月26日下午,开卷有“艺”分享会邀请出版人、书籍设计家周晨,为大家讲述其“中国最美的书”代表作《泰州城脉》、《冷冰川》等书籍的成书过程,以及背后的故事。
出版人、书籍设计家周晨
1996年,周晨进入出版社。他设计的第一套丛书便得到了当时三联出版总编的认可,但作为一名刚接触书籍的他来说,“每一本丛书都是学习的过程。”
分享会现场
周晨长期生活在苏州,在工作中,或被动或主动接触的苏州题材乃至江南区域地方文化的书籍,让江南文化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之后的书籍设计。
例如具有东方性的“水”,被运用为书籍切面上的水纹形,也有书籍线装上的渔网素材...
水纹形书籍外观
周晨拍摄的渔网照片
在设计书籍《阳澄笔记》时,周晨与好友一起同游阳澄湖,当时好奇阳澄湖的螃蟹体大、金爪是因为湖底土质坚硬的问题,便拿起竹杠准备一探究竟。但常年风吹日晒的竹杠承受不住突来的压力瞬间断裂,而周晨也重心不稳脚误入水中。坐在岸边的“赤脚大仙”周晨,闲来无事便拿起手机拍摄了一张水中渔网的照片。《阳澄笔记》线装上的图饰便来源于此。
《阳澄笔记》
分享会现场
周晨认为,书籍设计其实不需要出现太多的废话,就是要“一刀致命”。这“一刀致命”的最典型代表,便是近几年“中国最美的书”绕不开的“冷冰川”系列书籍。
冷冰川的书籍多次由国内书籍设计师来操刀,“想要突破很难”。
《冷冰川墨刻》
书籍上的“刀痕”
周晨理解冷冰川的墨刻作品为“纸上的伤口”,并把这一独特神秘、唯美的视觉图景运用至设计中。《冷冰川墨刻》书籍封面、扉页或其他页面上被深深浅浅刻了许多“刀”,“每一刀怎么画都经过精心推敲”, 周晨介绍。
书籍上的雕刻
而《冷冰川墨刻》也是艺术家冷冰川迄今最全面的一本墨刻作品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所以书籍地角处用了雕刻,呈现出立体感和厚重感,加强里程碑这一含义”,周晨表示。
《冷冰川墨刻》出版后横扫各大好书或印刷大奖,但当周晨问艺术家冷冰川对书籍印象时,冷冰川表示,整体很好,但对还原原作视觉感受上还尚欠缺。
《冷冰川》
“要非常完整还原原作视觉感受,就要以大书的形态来呈现”,这是周晨在参观所印制大书后的感受。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古籍大书
大书的形态在古代便已有,其注重书籍阅读的仪式感和体验,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便收藏了一本古代版画大书。
周晨介绍,“《冷冰川》整本大书放弃西洋书籍的常规形式,选择了前后上下翻页的传统且仅见于内府刻书中的推蓬装样式。并以四色印刷的方式呈现黑与白,最大限度地接近原作的观感,充分表现纸张肌理和岁月痕迹。”
《冷冰川》
书籍《冷冰川》的设计也几乎还原了古法制书,除了配合书籍翻阅的书拨,还有制香专家特调制的“冷香”,并邀请建筑设计家张永和专门为本书设计了书桌。
一经面世,《冷冰川》便荣获2017美国印刷工业联合会印制大奖中的最高荣誉“班尼金奖”,也在第29届香港印制大奖中,获得“匠心大奖”、“最佳书籍奖”和“豪华精装书冠军奖”,并冠以“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荣誉。
现场观众欣赏《冷冰川》
对于书籍设计,周晨的态度是乐于“尝试和探索”,他认为中国书籍设计,“不是自娱自乐,而是对于行业的作用,对于当代书籍设计作用的价值认定。”
因为,书籍设计是出版编辑环节中从无到有的原创性劳动,是当代纸质书突围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出版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当代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及重要组成部分。
周晨与现场观众交流
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周晨将书籍设计总结为8个字:“有情、有意、有理、有据”。
据悉,下期开卷有“艺”将于2018年6月23日举办,届时将邀请到郑重、陈麦青、王兴康,为大家分享谢稚柳先生的《唐五代宋元名迹》。
关键字: 内容标签:冷冰川,周晨,书籍设计,中国最美的书,出版物冷冰川 周晨 书籍设计 中国最美的书 出版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