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介绍,《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代《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 《尚书》,共二十八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然而,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这部《尚书》共有58篇,现今流传两千多年的《尚书》,全都是根据梅赜所献的这个本子编修。我国宋、元、明、清的许多学者,都对梅赜所献的这本来历蹊跷的《尚书》产生疑问。
在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相同的例子还见于《说命》篇。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也完全不同,证明也是后人编造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伪书,原貌,清华,尚书,古文,确系伪书 原貌 清华 尚书 古文 确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