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成其说,王氏不惮繁举,对今、古文异同,详加罗列,如:
○今文:教之所由生也。
古文:教之所由生。
○今文:盖天子之孝也。
古文:盖天子之孝。
以上属王氏所举之(1),即古文省“也”字之例。
○今文:无念尔祖。
古文:勿念尔祖。
○今文:然后能保其禄位。
古文:然后能保其爵禄。
○今文:是以行成于内。
古文:是故行成于内。
○今文: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
思可乐。
古文:不在于善,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君子则不然,言斯可道,行斯
可乐。
以上属王氏所举之(2)(3),即“无关紧要的代名词”、“字之改装换样”之例。如此之类,恕不尽举。古文作伪,王氏言之凿凿,其说是耶?非耶?殊难遽断。所幸者,郭店楚简的出土,使我们亲眼目睹真正的战国古文,其中《缁衣》篇首尾完具,文字与今本《缁衣》基本相同,两者的关系,与《孝经》今、古文相似,最可验证王氏之说。
以郭店楚简《缁衣》与今本《缁衣》相较,可知虚词多有差互,或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并无定则:
○楚简:此以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
今本:是以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
○楚简:子曰:君子言有物,行有格。
今本: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楚简:此以大臣不可不敬,民之蕝也。
今本: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
以上是 “也”字等今本有、楚简无之例。
○楚简:故君子之友也有向
今本:故君子之朋友有向
○楚简:宋人有言曰:人而亡恒,不可为卜筮也。
今本: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为卜筮。
以上是 “也”字今本无、楚简有之例。可见王氏以有无“也”字作为判断今、古文之标准,殊为无稽。
○楚简:则君不疑其臣,臣不惑于君。
今本: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
○楚简:人苟有言,必闻其声;苟有行,必见其成。
今本: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或行之,必见其成。
以上是王氏所谓“无关紧要”的虚词之例。
○楚简:上好此物也,下必有甚安者焉。
今本: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焉者以矣。
○楚简:龟筮犹弗知而况于人乎!
今本: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
○楚简:故君不与小谋大。
今本:君毋以小谋大。
○楚简:此言之玷,不可为也。
今本: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以上是王氏“改装换样”的文字之例。
综上,《缁衣》今、古文的异同,与《孝经》今、古文一致。可作类似比较的,尚有郭店楚简《五行》与马王堆帛书《五行》,郭店楚简《老子》与今本《老子》,结论相同。郑玄注《仪礼》所列今、古文异同亦大率如此。限于篇幅,恕不赘列,读者可自按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孝经,子思,新论孝经 子思 新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