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私怨制造冤狱
然而,倘若我们只是对《悯农》熟读成诵,你一定会认为李绅是个生活俭朴、心地善良之人。但当你得知李绅其实是个穷奢极欲、人品低劣的官吏时,你又会作何感想?文品与人品有时并不一致,“文如其人”之说,对李绅而言绝对是个谬论。
我不否认李绅是个才子,他27岁就考中进士,迈入仕途。他从国子助教做起,平步青云,晚年官至宰相,敕封赵国公,位极人臣。发迹后的他却再无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贪图享受之人。史书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钱。他酷爱吃鸡舌,每餐一盘,需耗费活鸡三百多只,他家院子后面被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他不单单是生活奢侈,做官后还爱摆架子耍权威。唐代笔记《云溪友议》记载,李绅考中进士前,曾与一个叫李元将的人是忘年好友,他每次见到李元将都按辈分称呼“叔叔”。而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不得已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由于李绅为官残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横渡淮河外出逃难,部下向他汇报:“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不屑地说:“你用手捧过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就让它随风而去嘛,这点小事何必报来!”
唐武宗执政时期,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处死刑。但此案上报朝廷后,不少人都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更是子虚乌有,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据说是因为二人有私怨,李绅借机报复,他晚年经手的这起“吴湘案”也成为其人生中的最大污点。
后来,“吴湘案”得到平反。而李绅虽已去世,但依照唐朝法律的规定,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不仅自己被剥夺了爵位,牵连到子孙后代也不得做官,令人唏嘘不已。(刘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古典诗词,作者,故事,悯农,不悯农古典诗词 作者 故事 悯农 不悯农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