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京腔京韵中展现“京魂”

编辑:Jina 来源:北京晨报
 
京腔京韵中展现“京魂”——专家探讨马平来京味小说《满树榆钱儿》  


     北京晨报讯(记者 刘婷)昨天,著名戏剧理论家马少波之子马平来创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京味小说《满树榆钱儿》研讨会举行。曾经,京味小说在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老舍到邓友梅、汪曾祺、陈建功再到王朔,众多京味小说作家也被读者熟知。昨天多位著名评论家表示,目前文坛上京味文学的淡出着实可惜,马平来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京腔京韵,也展现了“京魂”。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马平来以民国初至解放前的历史为背景,在小说中讲述了京城学士府的少主人齐月轩忠于皇上,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让齐月轩愤世嫉俗,一心想着念着皇上能够回京,皇朝秩序能够回归。小说展示了一个留恋旧时代的人在新环境下的爱恨悲欢,堪称一部平民史诗,宽广、厚重、质朴,也苍凉、悲壮、高亢。同时,也像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官府宅门、平民杂院、市井庙市包罗万象。  


  著名评论家白烨表示,这部小说堪称“向老舍致敬”的作品,风格大气,作者把政治、斗争等作为背景,突显民俗、民间,将三教九流都展现出来,这么充分的民间状态,现在很难看到这种作品。对于很多“新北京人”,这部书堪称了解过去北京历史非常好的教材。著名评论家梁鸿鹰认为,京味文学对于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对于认识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很重要的,前辈积累的风俗、文化、活法,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是精神家园,京味文学作为其中的一种寻根,是很耐琢磨的。但是很遗憾,近年来京味文学在文坛上渐渐淡出,这与“京味”在我们生活中的渐渐消失有关,与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改造,生活、交通、教育方式等的变化有关。作者很可贵的就是有这样的信念,把他所知道的关于老北京文化值得挽留、关注的,写出来。著名书法家李劲夫称,他从小生活在鼓楼一带,那时候躺在家里炕上就能看见红墙和琉璃瓦。马平来的小说中,不仅有着京腔京韵,最重要的是有一种“京魂”,表现出北京人的魂魄,比如他们希望的尊严、面子等。京腔京韵其实是一种逝去的情怀,对于他是无比珍贵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京韵,京腔,展现,京魂京韵 京腔 展现 京魂
下一篇:《诗经》与风雅精神(6)||上一篇:佛学一席谈:拷问苦难(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