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佛学一席谈:拷问苦难(1)

编辑:秋痕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因为执着于快乐,人们往往回避苦难。即使它时刻都在每个人的身边,除了地震海啸的自然灾难,生老病死的身体痛楚,更有日常生活中无尽的烦恼。
任何信仰,都是为了超越人生的苦难。从社会学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苦难教育。
肉身之苦
石语:谈到苦,很多人会问,人生怎么会是苦的呢?不是有很多快乐吗?甚至,有人因此而指责佛家悲观消极。其实,佛家的“苦”和现代人说的“苦难”并不是一个概念。
净因法师:一般人认为的苦就是外在的苦难,比如自然灾害,生病等,五官能感知到的。佛家说的苦,还有两层更深的含义。一,行苦,无常变化而引起的苦。佛家承认生活中有各种快乐,但快乐不是永恒的,比如美貌,执着于永恒,会引起更大的痛苦;二,坏苦,生命无常是最大痛苦。如果说我们的各种快乐是一座大厦,那么这个大厦是建立在生命基础上的。其实,人生不过百年,生命本身就不长久,快乐的大厦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意识到这些,人就会放下执着,活得更超脱、自在。
石语:自然界的灾难,身体的死亡,这些都属于苦吗?
净因法师:一个人的苦是种种因缘际会,其中不排除自然界。佛家讲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并不是否定自然界规律和物理的法则。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物理界的地震海啸,还有遗传法则的生老病死。这些都是人不能控制的,都带来苦难。但都不是绝对的苦难。
佛家不是彻底的消灭苦难,而是从心灵上减释自然苦难给我们造成的痛苦。比如汶川地震,我们去做超度,通过愿力使遇难者灵魂超脱,生者得到安慰。
地动山摇,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意识到自然物理规律不可抗拒,坦然顺应,苦难也就不是绝对的。通过更新心灵来化解痛苦,使境随心转。
石语:苦是怎么产生的?
净因法师:佛家讲苦是一个过程,从起惑、造业到受苦的轮回。产生迷惑的原因,是因为痴,意识上生了病,思维出了偏差,和你的文化知识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知见上有了迷惑,带来相应的行为,就是造业,结果是受苦。
石语:成了佛,会避免日常生活和自然规律的苦难吗?
净因法师:佛也要面对自然规律和现实中的苦恼。佛陀一生好多弟子不听话,所以定了戒律去管束他们。晚年有个堂弟叫提婆达多经常要害他。因为化缘经常化不到,他曾经饿了三个月肚子。佛陀要面对这一切,但他的心智磨练到使境随心转,不把苦难当苦难,也就没有苦难了。
石语:佛还有肉身的苦楚吗?
净因法师:佛陀明白地告诉弟子,我的肉体也受老病死苦的考验,我讲的话你领悟了,化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才是领悟。依照自然的规律,佛陀的身体也会老朽腐烂。
老年时,佛陀经常腰酸背疼,还有头痛症,讲经讲到一半说, “我今天腰酸,讲不下去了,舍利弗,你替我来讲吧。”这些在佛经里都有记载。
佛没有超脱自然规律,是正确面对自然规律,并认识到在整个的世界进程中自然规律本身也是虚幻的。四大皆空,世界也是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地球都是要消失的,自然界的苦难也仍然是因缘际会,不是绝对真实的,重要的是面对,化烦恼为菩提。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佛学,拷问,苦难,一席谈佛学 拷问 苦难 一席谈
下一篇:京腔京韵中展现“京魂”||上一篇:[李光荣]论哈尼族神话的优美(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