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尚贤”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把选举贤能的范围扩展到“农与工肆之人”,从而打破了旧思想与世俗的偏见,提出了在贤能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这是墨子思想体系中最富于积极意义的成分之一。
4墨家执政伦理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监督机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执政能力的表现不仅在于有一只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更在于有一各科学合理、管理严格、效率卓越的监督干事的队伍,并且这两个队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起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执政伦理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严把公务员招考关,做到“任人唯贤”,真正把那些具有过硬业务素质的“贤人”选进公务员队伍,更要把那些既有过硬业务素质,又有过硬思想素质的“能人”选拔到领导岗位,特别是监督岗位上来。
虽然,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更要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生产力越是发展,社会物质基础越丰厚,执政党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花大力气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就是说,要努力把削弱党执政能力的消极因素剔除,着力培育廉洁的执政道德,构建起科学严格的监督机制。比如尽早出台官员财产申报制定、完善对“裸官”的管理制度等等,真正把监督落到实处,让我们的发展能惠及广大民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重点关注民生。民生,即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关系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是历代统治阶级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两千多年前的墨家思想就已经对此问题做过深入的探讨。他把是否“兼爱”“交利”万民作为判断善恶与否的标准,主张符合“天下人之利”的行为,才是善。虽然,利是义的经济基础,但是义对“利”必须进行超越。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也必须实现“义”对“利”的超越,特别关注民生。即把最广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针对当前突出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人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民生方面的问题,政府必须拿出很大的力气,彻底调整产业结构,打破垄断利益链条,把中央的惠农、扶农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它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社会公平与否,人民群众应该成为判断的主体。“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与墨子所提出的“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是统一的。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在加剧,教育公平问题也更加突出,加上不断频发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与极端事件,连我们的温总理都认为“社会不公已经威胁到社会稳定”。
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发展,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机制。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教育不共加剧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导致收人差距迅速拉大、社会分配问题丛生的因素十分复杂:体制上的弊端、法治上的漏洞和政策本身的不尽完善,对垄断行业高个人收入的调节,没有从源头、从初次分配环节着力解决垄断利润产生和分配问题等。因此,国家必须下大力气从制度、体制上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支持。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者:王晓强 )
关键字: 内容标签:墨家,和谐社会,执政,伦理,启示,思想墨家 和谐社会 执政 伦理 启示 思想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