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是南京最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但在这闹市中隐藏着一个南京的重要文化地标——金陵刻经处。
走进金陵刻经处,绿树掩隐,曲径通幽,江南小院,令人心旷神怡。
研究金陵刻经处多年的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研究员吕建福告诉记者,金陵刻经处由杨文会居士创建于1866年,这里对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贡献巨大。他向我们介绍了刻经处近150年的发展历程。
提及国图的《因明大疏》系金陵刻经处版本时,吕建福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金陵刻经处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已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刻经处从5月初开始维修经版楼,12万多块经版都已被转移到临时库房。
记者提出是否可看一看《因明大疏》光绪二十二年原始经版时,吕建福不无遗憾地说:“在维修前,经版编号清晰,很容易找到。现在集中转移后叠放在一起,不能将《因明大疏》的原始经版取出来。”
杨文会居士塔位于金陵刻经处一个庭院中,正是他从日本带回《因明大疏》,开启了汉传因明的近代学术史。关于此事,在光绪刻本《因明大疏》书末,署名“慈恩后学松岩”的跋里写道:
此土失传,盖在元季兵燹,自明迄今,五百余年,几若广陵散泯,绝无冀复闻矣。……客春,本局仁山杨君初由东瀛取回,出示于岩,拜读之下,喜不自胜。遂募资雠校锓板,亟亟流通,以公众好。
从支那内学院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因明学术因缘
支那内学院与金陵刻经处是关系密切的两个学术机构。内学院是欧阳竟无大师1922年创建的,系由金陵刻经处研究部扩展而来,1952年停办。内学院有许多方面的成就,因明学只是其中之一。欧阳竟无弟子吕澂对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都有精深理解,是近代成就最高的因明学家之一。著名因明学家虞愚的因明学也出自内学院。
内学院旧址在南京花园路一带,今已不存。现在的重庆江津有支那内学院蜀院遗址,系内学院抗战时期内迁旧址。对于这个近代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学术机构,南京似乎应建一块内学院的纪念碑。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杜继文告诉记者,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屈指可数的佛学大师,吕澂一直受到学术界尊敬。1961年,受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托,吕澂在南京开设佛学研究班向学生讲授佛学,哲学研究所张春波、内蒙古大学杜继文(后调入世界宗教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高振农三人参加研究班,吕澂的学生谈壮飞被调来担任助教。之后,吕澂讲课内容被整理成笔记,谈壮飞整理了《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张春波整理了《因明入正理论讲解》。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动因明学事业发展时,与内学院有关的几位学者发挥了积极作用。1983年,因明学研究工作小组成立,张春波加入其中,当时吕澂先生年事已高,后来虞愚的加入大大加强了汉传因明研究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培育是当时因明学研究工作小组组长,他告诉记者,当时正是张春波积极推荐,虞愚才以73岁高龄调入哲学研究所,传为学术佳话。在哲学研究所的8年是虞愚一生中最快乐的8年,他不但著书立说,培养了我国第一个因明学硕士,还开设了多期讲习班,现在国内许多因明学家如燕山大学教授、因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复旦大学教授郑伟宏等都曾得益于这个讲习班。
回到北京,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因明学相关论著。专著有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1926)、陈大齐的《因明大疏蠡测》(1945)、南京大学博士黎耀祖撰写的博士论文《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之研究》(2006)、郑伟宏撰写的《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2010)。
可见,近百年来《因明大疏》作为汉传因明的核心文本仍得到反复梳理和分析,至今凡研究汉传因明的学者亦概莫能外。
资料链接 因明论式
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因明论式是印度因明的推理形式,由印度学者陈那改造旧因明而成。
“宗”是宗旨、论点,“因”是理由、论据,“喻”是事实、例证。“喻”又分为“喻体”、“喻依”。学者认为,从西方逻辑古典三段论来看,可以这样比较:宗(结论)、因(小前提)、喻体(大前提)、喻依(大前提举例)。
以下是《因明正理门论》中一个因明三支推理模式的常用例子:
声是无常(声音是无常的)──宗
所作性故(因为需要依存条件产生)──因
一切所作性皆是无常──喻体
如瓶(比如瓶子,也是需要依存条件产生,也是无常的)——喻义
关于因明论式中可能产生的逻辑推理错误,《因明正理门论》进行了系统整理,提出了“三十三过”理论,至今仍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报记者:曾江 陆航)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因明,汉传因明 汉传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