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木石前盟并非海外奇谈,不过是精神之恋的故事新编,代表了真情至上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甄士隐做梦的用意有三:一是向佛道申请,自己酷似神瑛侍者,封氏酷似绛珠仙子,夫妻情深义重、相敬如宾,希望能获得赐子;二是向佛道要求,自己想要生一个酷似神瑛侍者的有情有义的儿子,同时还搭配一个痴心浪漫的儿媳妇绛珠仙子(僧道手里的“鲜明美玉”便是这个儿子的胚胎);三是向佛道追加请求,自己的女儿英莲也酷似绛珠仙子,能不能给她补送一个神瑛侍者,年纪小几岁也无妨。
这里的“儿女真情”即是精神之“礼”,指夫妻之间的相互恩爱、同甘共苦。不同于贾雨村追求的风花雪月、夫贵妻荣的物质之“礼”。
总之,这个梦勾起了甄士隐对太虚幻境的无限敬拜与向往,那里是纯天理的世界,是无人干扰的世外桃源,他要尽快挈儿带女迁过去。
六、“木石前盟”为什么会遭遇小人作乱,陷入沉沦之苦?
甄士隐也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座谈客,也警觉到社会在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只是他反应有些过度了,当僧道说出:“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再至“沉沦”、“火坑”之后,竟然就恐惧到要将前面的三个理想全部放弃。在他看来,既然预知了这样的天机和结局,就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
首先他就决定不让“通灵宝玉”出生,让他胎死腹中,重新回到风平浪静的太虚幻境之中去。这里甄士隐与玉的“一面之缘”既说明封氏有过流产史,又揭示了甄士隐酸葡萄的心理,他还是很想看一眼解个馋。其次他要设法让英莲进入太虚幻境,以免遭受小人的骚扰和沉沦之苦。最后自己也要争取进到太虚幻境中去过神仙生活。先儿后女再自己,甄士隐倒是很有父爱之心。
对比可见,面对即将到来的熊市,甄士隐采取的策略是清仓避险,保护既得利益;贾雨村采取的策略是满仓做空,不惜债台高筑。最后的结果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便是熊市特有的异象。
七、甄士隐梦醒之后对大街上的“一僧一道”怎么看?
甄士隐原本是知道僧道有真假之别的,自己梦到的是真僧道,大街上跑的是假僧道。所以当他见到跣足蓬头的僧道哭着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以为是疯话,不予理睬。但他们最后说出“太虚幻境”后,士隐相信了,后悔了,因为这个词在他看来是真僧道的原创,相当于防伪暗号。待要追问时,那一僧一道已经走远,不见了踪影。——对太虚幻境的过分执着让甄士隐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这俩僧道偏偏是贴着防伪标记的假僧道。
小说有意在这里留下了一个悬念,插进了贾雨村,遵循先假僧道,再假儒的顺序。
八、甄士隐为什么要支助贾雨村?
甄士隐依据梦境认为,自从梦里舍弃儿子这一人欲,就与距离太虚幻境仅有一门之隔了。接下来只要稍稍努把力即可进入太虚幻境,窥破一切天机了。那么,下一步该灭什么人欲呢?甄士隐开始重新审视四周:一、既不要儿子了,储妾娇杏也就可以不要了;二、既不要儿子了,自己也就不用喝酒以激发性欲了;三、既不要儿子、娇杏和美酒了,省下来的钱也可以不要了。然而,这些人欲当送给谁呢?总不能扔掉吧,暴殄天物可是天理不容的。
甄士隐毕竟是个聪明人,很快便找到了贾雨村这个最佳馈赠对象。甄士隐以为贾雨村是荀、申、韩式的持性恶观的儒士而非假儒士,此时国家正是需要这种铁腕人物以严刑峻法重整朝纲,扭转颓势。甄士隐寻思,若能为国推举出这样一匹千里马,将会成就多大的天理啊。于是甄士隐这位孔孟儒士将申韩儒士也视为了一家亲,向贾雨村次第送出了丫鬟、美酒和白银。
甄士隐只懂孔孟,不懂辨材须待七年期,贾雨村本质是个大恶人,甄士隐的支援实是助纣为虐,社会风气越来越坏,拐子强人越来越多。这也直接导致了甄英莲后来的悲惨命运。
九、甄士隐为什么要命霍启带英莲去看元宵花灯?
表面看,甄士隐是因为不相信僧道的“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或者已经忘记了,才命家仆霍启抱英莲去看元宵花灯的。实际情况相反,自从听到“太虚幻境”,甄士隐就对那一僧一道深信不疑了,将他们的言语铭刻在心了。当时之所以没有让僧道抱走英莲,一是僧道已经走远,二是担心遭到街坊笑骂。他需要另想办法。
送走贾雨村,甄士隐自感在存理灭欲方面又进益不小,准备再次做梦,冲击太虚之门。但一转念,还有宝贝女儿英莲没有进太虚呢。怎么办?甄士隐回忆起了僧道的预言诗,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决定元宵节派霍启带英莲去看社火花灯。明眼人都能看出,元宵之夜灯火朦胧,游人摩肩接踵,单凭一个嘴上没毛、胆小怕事的霍启是看不住英莲的,何况还有僧道的恶谶在先。甄士隐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有生活经验的人,应该通此道理,但这正是他的居心所在!他要英莲顺应命运的安排,在元宵之夜“烟消火灭”,从此不再“有命无运,累及爹娘”!
关键字: 内容标签:红楼梦,丢弃,父亲,新解,香菱被,甄士隐红楼梦 丢弃 父亲 新解 香菱被 甄士隐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