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简论《周易》的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

编辑:秋痕 来源:人大国学网
 
《革 九三爻辞》说:"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quot;其《象》辞说:"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三"阳爻即《革》卦的第三爻,处于下卦之上位,有革道初成之象。又"九三"阳爻阳位,过于刚强,且又离开下卦中位,到达了下卦的上位,表示操作之急。可见,"九三"爻虽已革道小成,初见成效,但以阳居阳,刚亢躁行,故爻辞戒之说:"急于前进必生凶情,即或行动正当也有危险。"可是,"九三"本身为阳刚之爻,其位置又正在上下卦的分离处,处于必须采取继续改革与革命行动之时机,故其爻辞又明确指出:这时只要"革言三就",慎重稳进,就能获得民众的信孚。其《象》辞也强调了此时只有"革言三?quot;,稳步前进,而没有别的路子可走,又何必过急前行呢!所谓"革言三就",学者们理解不一,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指周武王革命成功之后,为解除商民的敌对情绪而采取的三项安抚政策;另一说是指对于改革与革命之言之事,进行慎重的考虑,多次的酝酿,再三的讨论,反复的研究,使其确实合理可行,没有问题。我们在此取后一说。总之,"九三";爻辞及其《象》辞,主要说明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改革与革命,特别是革道小成情况下的深化改革与革命,必须做到"革言三就",即态度谨慎,考虑再三,多次讨论,反复研究,且勿急躁盲动,草率行事,否则既"凶"又"厉",这一思想原则应值得我们深思和高度重视,因为改革与革命是一件革故鼎新的大事,既要革除故旧的,又要推布新颖的,这就必然会遭到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革道小成初见效下的深化改革与革命,一方面还要针对下一阶段深化革道小成初见成效下的深化改革与革命,一方面要对前段的革道进程进行认真的反思,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下一阶段深化革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的种种阻力、困难、问题等,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具体方法与措施。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革言三就",即慎重的、再三的思考,反复的、多次的研讨,才能得以解决,从而促使改革与革命的顺利进展和直至成功。否则,稍有不慎,急躁从事,就会"凶"、"厉"顿生,危及大局,甚至导致改革与革命的失败。第二,改革与革命只有"革言三就",慎重考虑,再三讨论,多次酝酿,反复研究,才能赢得民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确保改革与革命的成功。这是因为,任何一项改革与革命,都不可能脱离和失去民众,只有在赢得广大民众的充分信赖、支持与参与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发并获得成功。而"革言三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领导者了解民众对于改革与革命的心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也是对领导者的改革与革命意图、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及时修订、补充和完美并使之变成民众的意志与行动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自然就赢得民众广泛的信赖与支持了,然后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共同拼搏,改革与革命事业定然会顺利开展,并获得最终的成功。因此,《革》卦这种"革言三就"的改革思想,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革 九四爻辞》说:"悔亡,有孚改命,吉"。其《象》辞说:"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四"阳爻即《革》卦的第四爻,以阳爻居阴位,失位不正,合当有 "悔"。但"九四"爻阳刚,有革之才;又"九四"位于上下水火之际,处革之时;又"九四"阳爻阴位,刚柔兼备,不偏不过,有革之用。因此,有悔也将无悔。故爻辞说"悔亡"。此时,只要"有孚改命",定能消除悔恨,获得吉祥,所谓"有孚",即有诚信,亦即志诚专一,言而有信,获得民众的信赖与支持;所谓"改命",即革命,亦即革除旧命,创制新政。其《象》辞进一步强调说:改革与革命之所以吉祥成功,正是由于言信志诚,赢得了民众的信赖与支持。总之,"九四"爻辞及其《象》辞,主要讲述了这样的道理:改革与革命,必须做到志诚专一,言而有信,赢得民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获得吉祥和成功。这一思想原则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志诚专一和言而有信是取得民众信任并保障改革与革命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尤其是"九四"爻进入了《革》卦的上体,已接近《革》卦的主体爻--"九五"尊位,处于改革与革命向纵深处发展的关键时刻,有革道即将大成之象,则更应该志诚专一,言而有信,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一致,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一鼓作气地将改革与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否则,在这种已经看到改革与革命胜利曙光的紧要关头,而三心二意,失去民心,脱离群众,使得前功尽弃,最终导致改革与革命事业的失败,势必造成终身遗恨,成为千古罪人。 
    《革 九五爻辞》说:"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其《象》辞说:"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九五"阳爻即《革》卦的第五爻,阳刚居中得正又在尊位,是《革》卦的主体,相当于伟大的人物,有革道大成、政绩昭著之象。所谓"虎变",是说像猛虎一样推行巨大的变革,指彻底的改革与革命。所谓"文炳",本指虎身之斑纹明晰,这里喻革道的诏令严明,政绩卓著,无须占问,自然会赢得民众的信赖与支持。其《象》辞进一步说:"九五"以大从之道进行彻底的改革和创制革命,其诏文严明,政绩炳著。总之,"九五"爻辞及其《象》辞,主要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改革与革命事业一定要彻底,政令严明,并再次强调了必须得到民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功绩彪炳。其实,这里?quot;九五"大人"虎变",实际上是一声改朝换代的彻底的创制革命运动,犹如前面《革》卦的《彖》辞所提到的"汤武革命"。这样的"虎变"革命,彻底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发布一系列严明政令,诏令天下,便得各方面都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样的"虎变"革命,既给人民群众带来丰厚的好处和利益,又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它利国利民,功绩彪著,永垂青史,万民称颂。因此,"九五"爻辞及其《象》辞一再强调的这种"虎变"革命,即必须将改革与革命进行到底,不得半途而废的思想原则,是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当年所号召?quot;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不正是这种思想原则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体现吗?特别是今天,我们正处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继承和发挥这种"虎变"的彻底革命精神,把我们所从事的伟大改革事业进行到底,使其取得最终的圆满成功和全面胜利。 
    《革 上六爻辞》说:"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quot;其《象》辞说:"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上六"阴爻为《革》卦的第六爻,处于《革》卦的极点,表示革道已成,全局已定。可见,"上六"不同于"九五","九五"是至尊的大人,处革命创制之时,故言"虎变";而"上六"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处革命成功之后的继世守成之时,故言"豹变"。君子比大人低一级,豹比虎次一等,所以"豹变"可以理解为仅次于"虎变"的巨大变革。"君子豹变",即是说"上六"君子虽比不上"九五"之尊的大人,但在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在革道大成之后,也能认真地协助大人从事巨大变革,建功树勋,润色鸿业。而"小人"则不然,只是"革面"而己,即是说品德低下的小人,只是革面不革心,表面上顺从赞同改革与革命,而实际上并非从心底真正地赞同和拥护。所谓:征凶,居贞吉",是说"上六"正处革道成功、大局稳定之时,宜于居安持正守成。若不安守既有成果,仍思变革,继续激进不止,则过犹不及,必致凶险;若顺势安居,守持正固,则可获吉祥。其《象》辞进一步说:道德高尚的君子能够真心实意地协助大人进行巨大变革,安居守正,其诏令也很明白无误,政绩也很显著;而品德低下的小人则只是为了顺从大人、君子,表面上赞同支持变革而已。总之,"上六"爻辞及其《象》辞,主要说明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改革与革命,人们报有不同的态度,甚至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态度。这里主要是通?quot;君子豹变"与"小人革面"的对比,来说明这一问题的。由于古人不懂得阶级分析方法,不可能从阶级观点出发来看待、分析问题,只能是按照传统的观点,把这种对改革与革命的态度的不同乃至对立,归结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种区分尽管不那么严谨、科学,但毕竟看到了人们对改革与革命的不同、乃至对立的态度,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社会现实,是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的。我们说,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政治立场、理想追求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对于任何一项改革与革命事业都必定存有不同乃至对立的态度,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存在和必然现象。这就告诫我们,在推行改革与革命的过程中,一定要依靠进步势力,团结蹭势力,打击顽固势力,特别是要警惕那些表面上赞同而内心里却反对,尤其是那些借改革与革命之名,沽名钓誉、倒行逆施的人,千万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方向和阵线,政法了我们健康的肌体和美好的声誉,千万要防止这些人把我们的改革与革命事业引入歧途,滑向深渊,我们一定要分清敌我友,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我们推行的光明而伟大的改革与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第二,在改革与革命成功之后的继世守成之时,不可急于复行革道,激进不止,而是要解决好居安持正守成的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天下之事,未革之时,主要的问题是革;革道既成之后,主要的问题不是革而是守了。革难,守成更难。这是因为革道成功之后,面临着一个在政治权力、社会地位及物质利益等方面进行再分配的问题,也面临着一个如何稳定局势,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振兴经济,巩固胜利成果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思想文化生活水平的问题。还面临着一个提高革命警惕,随时随地严厉打击、彻底粉碎内外反动腐朽势力破坏改革成果,颠覆革命政权的问题。也就是说,革道成功之后,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相继出现,如果不能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及时地、正确地、实事求是地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就会给改革及革命成果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会葬送改革与革命的胜利成果。因此?quot;上六"爻辞所指出的这种改革与革命成功之后,解决好居安持正守成的问题,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综上所述,《革》卦的主旨即是讲述改革、变革与革命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首先,《革》卦的卦辞及其《彖》辞与《象》辞,主要是从总体上集中地概括地讲述了改革与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及其获得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因素。一方面,通?quot;水火不相容"、"二女不同居"及"汤武革命"的形象比喻和客观事实,说明了改革与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适应客观规律,顺天应人,具有伟大深远的历史意义,从而强调了改革与革命事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又明确了改革与革命获得成功的三个主要条件因素。一是"巳日",即改革与革命必须选择适宜的成熟时机进行,操之过急不行,丧失良机也不行;二是"乃孚",邓改革与革命必须以孚诚之心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群众的依赖和支持;三是"利贞",即改革与革命必须坚守正固,动机纯正,行为正当,遵守正道。以此三者行革,"悔恨"全消,前途必?quot;元享",最终一定会成功。显而易见,《革》卦卦辞及其《象》辞与《象》辞的这些关于改革与革命的基本思想原则,在今天看来也是完全正确的,具有着深刻而积极的现实意义。其次,《革》卦的六爻爻辞及其《象》辞,均围绕着卦辞大义而申发其旨,展示了改革与革命从初期到末期的整个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对改革与革命事业规律的认识。"初九"旭微位卑,处于革道初始,时机尚不成熟,条件也不具备,故不可轻举盲动,有所作为,其主要任务则是"用黄牛之革"来巩固自己,充分做好改革与革命前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工作。"九二"柔中有应,革道时机成熟,条件已备?quot;巳日"断然行革,定会吉祥嘉美,无咎无害。"九三"阳爻阳位,过于刚强,又处革道小成之际,故不可激进,急于求成,否则既"凶"又"厉",而是应当审时度势,"革言三就",周密思索,反复研究,再三讨论,扎扎实实地搞好深化改革和继续革命。"九四"正处于"九三"地道小成与"九五"革道大成之间的关键时刻,故须意志坚定,志诚专一,言而有信,充分赢得民众的广泛信赖和全力支持,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地将改革与革命事业深化到底。"九五[之尊",阳刚中正,处于革道大成、创制革命之时,只要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严明政令,"虎变"到底,定能功德昭彰,政绩炳著。"上六"处于革道已成的继世守成之时,又为阴爻阴位,故最宜安静守正,与民休息,以适应新的生活。特别是此时面对着权势、名利、地位等的再分配问题,要严防"革面"不革心的"小人"投机革命事业的失败,一句话,此时一定要居安思危,卓有成效地解决好持正守成的问题。总之,《革》卦六爻及其爻辞与《象》辞,分别反映了整个改革与革命过程中的准备、发动、小成、深化、大成、守成等六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并说明了每个阶段应采取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这完全是对我国商周之际及以前的多次重大改革与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它不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深远面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文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周易,现实意义,思想,改革,简论周易 现实意义 思想 改革 简论
下一篇:党报评国学热:热潮中要冷思考(2)||上一篇:论《周易》的损益之道(3)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