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论人己损益模式及其道德价值(2)

编辑:秋痕 来源: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注释:
 
 
    1321[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第175页、第179页、第174页、第174页、第171页、第179页。
 
 
    4、 [希]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55页。
 
 
    [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510页、第389页、第131页。
 
 
    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01页、200页,第204页。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46页。
 
 
    郭庆藩:《庄子集释》第四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74页、第1075页、第1077页。
 
 
    许苏民:《人文精神论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7页。
 
 
    19、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第45页。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625页。
 
 
    (作者:梅珍生 )


关键字: 内容标签:损益,道德,模式,价值,论人己损益 道德 模式 价值 论人己
下一篇:人文与启蒙(2)||上一篇:浅谈《易经》的萌芽思想(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