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李庄那个名叫板栗坳的小山上,岳南联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梁山。抗战爆发之后,知识分子们集中到中国西南地区的情形,与《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陆续向二龙山和水泊梁山的集结真有某些相似之处。
采访中,岳南不讳言自己对山东老乡傅斯年的偏爱,认为傅先生的性格和为人处事很称他意。在岳南眼中,傅斯年身上就有些“水浒”的英雄义气。因此,他确立了这样的写作思路——“以傅斯年为轴心人物,相当于宋江,由他再一一牵扯出别的人物故事。”
“《南渡北归》点题是抗战,众知识分子们沿着抗战这条线(精神的和现实的)一路南行,路途中命运坎坷,历尽千山万水和千难万险。等一连串的人物交代清楚之后,再来个笼统打包,‘聚义’到李庄的中研院与云南蒙自的西南联大。”岳南说。
独特的故事和坎坷的命运,是岳南挑选书中人物的主要标准。
他笔下的大师们无不个性鲜明,极富人格魅力。痴傻如金岳霖,因自家的母鸡“难产”,给妇产科专家、赵元任先生的太太杨步伟女士打电话求助;另类如曾昭抡,因不修边幅而被校领导轻慢,一气之下辞职跳槽;多情如吴宓,在《大公报》上公开刊登求爱诗 ??
《南渡》一书中,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夏鼐等一批史语所的考古学家成为岳南的重点写作对象。“我对搞考古的人比较熟悉,神交已久了,并且我和他们的家属后人都有来往。在我心里,这些人是很活跃的。所以我写这批人的时候比写别人感情更为投入。”岳南告诉本刊记者。
比如他对女考古学家曾昭燏的书写。
曾昭燏,这位出身曾国藩家族的才女,在当时是与吴金鼎、夏鼐齐名的学者,曾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总干事。但迄今,关于她的资料和研究屈指可数,她本人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鲜有人知。这让岳南决定在书中不吝笔墨为她立传。
2009年是曾昭燏的百年诞辰,南京博物院(曾昭燏生前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为她举行了一场纪念会,将她的文章整理成集。其中一份曾昭燏在解放后所写的“汇报材料”是首次公开。在这篇自传式的汇报材料中,曾昭燏回顾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写明了自己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这份重要材料为岳南的写作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岳南三次前往南京博物院查找资料,还特地赶到曾昭燏当年(1964年)自杀的地点拍照留证。
“我写曾昭燏主要还想带出曾国藩等家族的兴衰。”岳南对本刊记者说,“这些家族属于中国文化中的士大夫阶层,陈寅恪、傅斯年等大师也出身这样的阶层。这个阶层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文化传承下去,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在那样的动乱年代,他们依然保有自己的文化理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他们的毕生所求。”
然而,这些家族在其后的动荡岁月中的命运令岳南扼腕。“我还想借此表达一些苍凉的、悲剧性的东西……”岳南希望读者在书中感知那段历史真相的同时,也能“在史中求史识”,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杨天)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文化中国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