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高:其实东南亚华人都有刻苦耐劳勤俭兴家的风格。另外就是中国人很注重下一代人的教育,一代比一代强。
贺圣达:华人到当地多了之后,就兴学。这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是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需求。对于凝聚华人的人心,对于华人整体教育水平、人群素质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提到的文化热与经济起飞,我觉得文化热一般是在经济起飞之后。在这方面新加坡和中国的情况又不同。新加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讲传统文化,讲儒家伦理,至少从李光耀的言论来看,是要抵御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李光耀反复讲,新加坡人不是西方人,要防止新加坡成为一个伪西方社会。
主持人:现在请曲先生讲。
曲润海:我这次的发言,讲的是岭南戏曲和新加坡戏曲。我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我看过广东的戏曲,后来看到新加坡敦煌剧坊胡桂馨演的戏,感到岭南戏曲和新加坡戏曲都有一些鲜明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剧喜剧色彩浓,没有大悲剧,很少打打杀杀,多数结局如人所愿;故事通俗完整,人物扮相俊美,音乐雅致悠扬,服饰富丽堂皇,表演细腻传情,格调文雅平和。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精神,这些戏堪称和谐戏。这些特色是怎样形成的?我是从晋商、徽商、粤商的特点联想到的。
历史上的商人,不少是把他乡作故乡的。落地生根的商人中孕育出一批文化人。同时,也有一部分躲避动乱、灾难的文化人,远离故土,到陆外安家落户。他们既保持着中华炎黄文化的血脉、传统,又勇敢地接触、吸收着当地的文化精髓,创造着具有自己个性的新文化艺术。
华人出去经商、打工、避难。他们都是很艰难的,经过一生、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有的人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或荣归故里,光宗耀祖,或在当地欢宴宾朋。他们要请戏班唱戏,他们希望戏里美好一些。除了不要打打杀杀外,也不希望再那么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再那么寒酸。这就使得岭南戏曲在人物造型上多为俊扮,服饰上追求富丽堂皇。这无疑是海外华人心态的表露。他们的格调不同于北方戏,少了血火,多了情韵。
(录音整理:罗容海)
访谈嘉宾:
林祥雄 炎黄国际文化协会会长
胡逸山 马来西亚首相政治秘书
林廷高 炎黄国际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
廖建裕 新加坡华裔馆馆长
陈荣照 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
梁志明 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
张希清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贺圣达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
曲润海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主持人:梁枢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东南亚,新加坡,儒学,中华文化,华人,生活东南亚 新加坡 儒学 中华文化 华人 生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