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司马迁《史记8226;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为防止各地再有军事叛乱,便下令收缴散落在民间的兵器,在国都咸阳销毁化铜,铸造成12尊各重达几十万斤的铜人像,立在宫殿门前。可惜,这12尊铜人像迄今未被发现,我们无缘一睹其真容。但秦及后代俑像雕塑的大量出土,却足以使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别种风采。
俑,是中国古代坟墓中用作陪葬的偶人。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在这之前,王或贵族死后普遍以活人殉葬,一次往往要葬入成百甚至上千奴隶。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的劳动力价值逐渐被看重,才开始用模拟的人形——俑来代替活人殉葬。根据古文献记载,最早的俑是用茅草束扎成人的样子作为象征,后来越做越精细,有用陶土烧塑的,也有用木料削制的。考古发掘表明,秦以前的俑形体都很小,多为十几厘米,甚至仅几厘米高,但都愈来愈向真人的形貌发展,不但身体造型肖似,而且还用墨笔描绘出眉眼、须发等细部,彩绘出衣裙甲胄,甚至穿裹丝织衣物。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发出的感慨,意思是第一个制作俑用来陪葬的人,应该绝子灭孙没有后代!孔子为什么如此痛恨俑呢?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虽没用活人陪葬,但所做俑跟真人非常相像,人们心理上仍存有以活人陪葬的念头,所以也应该遭到谴责。究竟谁是始作俑者早已无从可考,我们所能确定的是,陪葬用的俑,在奴隶社会后期悄然兴起,并在秦汉发展到高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发出的感慨,意思是第一个制作俑用来陪葬的人,应该绝子灭孙没有后代!孔子为什么如此痛恨俑呢?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虽没用活人陪葬,但所做俑跟真人非常相像,人们心理上仍存有以活人陪葬的念头,所以也应该遭到谴责。究竟谁是始作俑者早已无从可考,我们所能确定的是,陪葬用的俑,在奴隶社会后期悄然兴起,并在秦汉发展到高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始作俑者始作俑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