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马耳他中学生研习中国屏风_马耳他-马丁-漆器-欧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0  来源: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  
核心提示: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马耳他科斯皮夸市的沃达拉圣玛格丽特中学组织四年级理科学生开展“中国屏风”研习活动,这是该校“中国角”系列活动之一,并被纳入材料属性的学习单元。“中国角”于10年前由高级科学教师马丁·阿祖帕迪创立。中国屏风是一种历史由来已久的家具,中国折叠式屏风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但可能早在汉朝之前屏风就已经被使用了。根据《史


原题:马耳他中学生研习中国屏风
核心词:屏风,马丁,折叠,欧洲,马耳他,漆器,研习,日本,世纪,艺术品


  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马耳他科斯皮夸市的沃达拉圣玛格丽特中学组织四年级理科学生开展“中国屏风”研习活动,这是该校“中国角”系列活动之一,并被纳入材料属性的学习单元。“中国角”于10年前由高级科学教师马丁·阿祖帕迪创立。

  中国屏风是一种历史由来已久的家具,中国折叠式屏风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但可能早在汉朝之前屏风就已经被使用了。根据《史记》记载:“天子当屏而立”。所谓屏风就是由相互连接的面板或框架组成的空间隔断物品。

  折叠式屏风的目的是将房间分成两大部分,屏风可随意移动,但一般是固定在特定的地方。屏风通常是用木头制成,其装饰精美且制作精良,图案的设计中融入了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古人生活图、花鸟鱼虫、山河湖泊以及神话故事等,使得屏风超越了其本身的隔挡作用和室内装饰作用,成为了家居艺术品。


马丁·阿祖帕迪老师向学生展示中国折叠屏风艺术品

  中国最著名的屏风是“刻漆乌木屏风”,屏风由漆器技术和著名的“款彩”(又名刻漆,欧洲称为科罗曼多)技术结合制作而成,屏风上了30多层漆油。漆器工艺技术是先于木胎的基础上,一层一层地反复涂抹厚漆油,待到漆油干燥后,再进行抛光处理。利用刻刀雕刻出凹线和不同的花纹形状,在刻凹下去的花纹里面再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或银等材料。最后进行表面上漆处理。

  另一种制作中国屏风的工艺是螺钿漆器工艺,是在漆面上镶嵌珍珠母贝壳作为装饰,这项技术创始于宋朝。珍珠母贝壳、龟壳、象牙和金银等镶嵌工艺技术在16世纪的中国非常流行。

  螺钿漆器屏风较为名贵,在古代一直作为皇家御用品。中国漆器折叠屏风大多产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此地历史上以制漆工艺而闻名。

  折叠式屏风在中国大受欢迎之后,先是传到了东南亚地区,后来更是传到了欧洲。日本最早的中国屏风出现在7世纪日本天武天皇统治时期,是朝鲜新罗王国贡献给日本天皇的礼物。8世纪后期,受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影响,日本匠人们开始制作具有日本当地特色的折叠屏风。与中式折叠屏风相比,日式屏风更为轻巧,制作屏风时多使用丝绸或纸张。在日本,进行茶道时通常使用两层折叠的小屏风作为背景,而舞台上的表演则使用八层折叠屏风。

  于17世纪,欧洲迎来了第一批中式折叠屏风。由于屏风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深受欧洲人们的喜爱,并在欧洲的许多宫殿和贵族住宅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18世纪初,欧洲的工匠们开始制造折叠屏风,试图模仿中国的折叠屏风技术,但无法掌握漆器技术。后来,皮革彩绘屏风在欧洲变得越来越流行时,中式屏风不再受追捧。19世纪初,在拿破仑三世统治期间,中式屏风再次流行起来,但由于当时欧洲正在流行“日本主义”艺术文化,有着日式风格的屏风更受欢迎。到了20世纪,随着现代取暖技术发明的普及,中式或日式的折叠屏风作用多为装饰艺术品。

  负责协调组织该项目的资深科学老师马丁·阿祖帕迪说:“感谢中国角项目,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应用科学知识的机会,同时拓展了文化常识。研习项目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实践和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从而开展进一步自主研究。”

  通过此研习项目,学生们可以欣赏到一件精美的小型中国折叠屏风艺术品,屏风上有手工绘制的熊猫图案。

  马丁·阿祖帕迪老师和学生们特别鸣谢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持续帮助和支持。


马丁·阿祖帕迪老师带领学生研习中国折叠屏风

  研究成员:谢兹登·皮萨尼在高级科学教师马丁·阿祖帕迪的指导下完成。

责任编辑:胡梦音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