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惠宗(顺帝)退走北方草原,这是中国史上的又一次易代革命。与此相应,以元朝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崩溃了,明朝开始建立全新的秩序,当年就派遣使臣至高丽、安南,次年又遣使到日本、占城、爪哇、西洋诸国,宣告代元建国。高丽也迅速对元明易代做出因应,洪武元年底即遣使朝聘。次年八月,明太祖遣特使册封王颛为高丽国王。明朝与高丽的朝贡关系得以初步确立。不过,很快两国关系就出现了波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郑梦周数次出使,为明朝和高丽的关系正常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出使的途中,郑梦周写有大量的诗文,据其自言:“每写诗篇为日课”,又曰:“客路江南每独唫,锦囊千首是光阴。”几乎是沿途所见所闻,日日必有所作。明朝使臣至高丽时,郑梦周也多有酬对唱和之作。这些诗文,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如郑道传云:“皇明有天下,四海同文。先生三奉使至京师,盖其所见益广,所造益深,而所发益以高远。渡渤海,登蓬莱阁,望辽野之广邈,观海涛之汹涌,兴怀叙言,不能自已,于是有《渡海宿登州公馆》诗、《蓬莱驿示韩书状》诗。道龙山,逦迤逾淮河,登舟沿范光湖,绝大江至龙潭,皆有题咏,如《客夜闻莺》等诗,览时物之变,感行役之远。《潼阳驿壁鹰熊图》歌,凛凛有生意。《忆宗诚、宗本》,则极慈祥之念。《忆陶隐、三峰、遁村》,则笃友爱之情。《望北固山,悼金若斋》则不以存亡易其心,厚之道也。吊韩信,主晦翁以明其非罪。咏漂母以金易名,不为无报。《过即墨》,责乐毅先负惠王,微显阐幽之义也。其《皇都》四首,《入京》、《出京》二绝,铺张圣天子字小怀远之仁,功臣将相富贵尊安之荣,与夫城郭宫室之巨丽、人物之繁华,无不备载。采诗者以此陈于太史氏,其为皇明之雅无疑矣。其佗酬唱题咏,又皆高妙,难可殚记。”李穑亦赞其“所谓诗史也”。本稿即选取《圃隐集》中郑梦周与明人的交游诗,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展现《圃隐集》作为“诗史”的价值,加深我们对明初明丽两国文化互动的认识。
二、郑梦周及其出使
郑梦周(1337—1392),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忠,被誉为东方理学鼻祖。高丽恭愍王九年(1360)科举及第,十六年(1367)后任成均馆博士、大司成,主持以成均馆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致力于理学的传播。高丽末期政局动荡,郑梦周积极拥戴恭让王,被任命为门下赞成事、同判都评议使司事、进贤阁大提学等官职,封纯忠论道同德佐命功臣、益阳郡忠义君。李成桂势力掘起、准备建立新王朝后,郑梦周等尊立高丽王朝的官员成为被肃清的对象,恭让王四年(1392),李成桂之子李芳远(即后来的朝鲜太宗)派人杀害了郑梦周。有《圃隐集》传世。
郑梦周曾以使臣身份数次出使明朝、日本。其中六次出使明朝,三次因为朱元璋拒绝而无果,另外三次则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恭愍王二十年(1372),郑梦周作为书状官随洪师范出使,请求允许高丽子弟入明朝太学学习,明太祖十分高兴,免除了高丽当年的岁贡。这是郑梦周第一次外交活动。通过这次出使,郑梦周认识到明朝的强大和繁华,以后高丽王朝在明与北元之间摇摆不定时,郑梦周成为坚定的拥明反元派。禑王十年(1384),明朝与高丽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因高丽未按约定进贡,朱元璋对高丽使者处以廷杖和流放的处罚,并威胁出兵征伐高丽。郑梦周临危受命,以祝贺圣寿的名义出使南京,使朱元璋消除了怒意,释放了高丽使者,恢复了两国关系。两年后,郑梦周再次出使明朝,请求改变高丽官员服饰、免除过去五年间未缴纳的岁贡,获得明太祖的同意。
时期
出使国家
内容
1372.3—1373.7
明
书状官,要求允许高丽子弟入明学习
1377.9—1378.7
日本
防止日军入侵,建立友好邻邦
1382.4
明
进贡使,因明的拒绝,无果而归
1382.11
明
请谥使,因明的拒绝,无果而归
1384.4—1385.4
明
圣节使,与书状官郑道传同行
1386.2—7
明
申请官服,免岁贡
1387.12—1388.1
明
朝聘使,因明的拒绝,无果而归
注:据韩国圃隐学会编《圃隐先生遗迹大观》,第252页。
三、《圃隐集》所涉及的明人
在这一小节中,先根据《圃隐集》的卷次顺序,对郑梦周曾交游过的明人略作考述。由于资料不足等原因,部分人物的生平事迹尚只能付诸阙如。
A.试吏部侍郎高逊志
见《圃隐集》卷一《上庄驿,赠高侍郎》:
过客何曾识,先生在上庄。
明时怀耿介,列宿缺光芒。
借耒耕瓜圃,求钱葺草堂。
朝廷用宽典,终不负贤良。
诗题“高侍郎”后有小注曰:“名逊志,河南徐州人。”高逊志,字士敏,徐州萧县人,元末随父宦游吴中,后寓居嘉兴。好问学,为文深纯典雅,成一家之言,又工于诗,与高启、徐贲、唐肃、宋克、徐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等居苏州北郭,并有文名,时称“北郭十友”。二十五岁起为鄮山书院山长。洪武二年(1369)召修元史,入翰林院为编修。转秦府纪善,不久退隐。后起用为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蛰居朐山。建文(1399~1402)初为太常寺右少卿,与董伦同主会试,所举士子如王艮、胡靖、吴溥、杨荣、金幼孜、杨溥等,后皆成为名臣。靖难之役(1399~1402)后,死于永嘉山中。其十世孙高佑釲将其遗文编为《啬菴遗稿》,收诗文各一卷。
B.金州指挥韦富
见《圃隐集》卷一《金州韦指挥宅画鹰,走笔》:
坐客咨嗟看画鹰,风霜满壁欲扬翎。
君王羽猎钟山下,贱介何时献海青。
查《辽东志》、《全辽志》可知此诗中的金州韦指挥即韦富。《辽东志》卷五载:“韦富,湖广黄岗人。辛丑年(1361)归附,以功升指挥同知。洪武八年(1375)调金州卫。是冬,纳哈出数万围金州,时城池未完,富树栅补城。虏蚁附欲登。富令城中男女以瓶盛沸恶汁,于城上掷之,着人无不糜烂。虏不敢前。婴城固守九月,余虏知城坚援至,遂撤围引去。富率精甲追击,败之,擒其酋长乃歹兀等。是后完城郭,缮甲兵,创卫治,置屯戍,宣布恩信,抚绥劳来,有功绩焉。”《辽东志》卷四记载与此相同。
C.复州指挥佥事王成
见《圃隐集》卷一《行次复州呈王指挥,兼简列位指挥相公》(二首):
诸公逢盛世,豪气上金台。
早已纡宸眷,于斯展将材。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