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作品
2014年8月15日,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主办,雅昌艺术馆协办的“巴黎-北京,1844-2014:法国人镜头下的中国”摄影展于深圳雅昌艺术馆5、6、7、8号厅展出。
据悉,本次展览“巴黎-北京百年法国摄影聚焦中国, 1844-2014”勾勒了从于勒•埃及尔直至当代的法国旅行家和摄影家拍摄的百年中国影像,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30多位摄影家通过镜头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旅行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历史。并将分为“早期影像”、“军官、外交官和传教士”、“中国之行”、“今日中国”四大主题来展出。
法国驻中国大使白林在展览的序言中说道,“170多年当中的30多位摄影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向我们讲述了人们的旅行经历、相互间的探索发现,还有那些知名的或者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法中两国渊远流长的关系。这个展览不仅带领我们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当时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不同时代的大摄影师们会根据自己内心的中国印象,选取素材。他们中有:费尔南德∙吉贡,亨利∙卡蒂耶∙布雷松,还有马克∙里布。这些为中国着迷的法国摄影师,将庄严、高尚、自强的中国,通过不同的角度,定格于永恒的历史瞬间。”
本次展览将从8月15日展至9月5日。
摄影师简介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08 –2004)生于法国北部一个工厂主家庭的布列松,在1927和1928年间常去画家安德雷•洛特的画室,但出于对照相的兴趣,他在1931年购买了他的第一部雷卡相机(第一代24x36规格的专业相机)。1932年,他的首批相片发表在发行量很大的画报周刊《VU》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前往墨西哥和美洲旅行,在墨西哥他接触到超现实主义。他先后做过电影导演雷内•克莱尔和让•雷诺阿的助手,之后他自己拍摄了受西班牙共和党人欢迎的几部短片。194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而为他举办了一个作品回顾展。第二年他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玛格南图片社的组建,并为诸如《生活》这样的大杂志社到各地拍摄。1948年他在北京和上海见证了国民党的失败和共产党的到来;1954年他是第一个在战后前往苏联的西方摄影师。1974年以后,他放弃了摄影把更多时间投入在绘画上。
马克•吕布
(1923年生于里昂)他很早就对摄影产生兴趣,1953年因拍摄“埃菲尔铁塔的粉刷工”而一举成名。这张由《生活》出版并被后人多次翻印的照片,为他打开玛格南图片社的大门。他的职业变为国际记者兼摄影师:1955年经中东到达印度,1960年在苏联,1968至1969年在越南南方和北方。他常定期来到中国,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书籍。关于他的作品的展览在中国举办过多次。
关键字: 内容标签:马克•吕布,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巴黎-北京,1844-2014:法国人镜头下的中国马克•吕布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巴黎-北京 1844-2014:法国人镜头下的中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