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沙龙”第100期海报
2005年深圳积极推进“文化立市”,并为推进学术文化氛围的形成将该年确定为 “学术文化年”。在此大背景下,3月,关山月美术馆本着以“有效发挥美术馆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功能,打造一个能够满足实现公众文化权利需求的共享艺术空间”的使命,紧密结合国家和城市的文化艺术动向,与深圳雕塑院、《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深圳卫视合作,推出公益性文化活动——“四方沙龙”艺术鉴赏系列讲座,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下午在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报告厅举办。该讲座成为了全国美术馆界最先开办的公众参与的学术沙龙活动之一。从2005年3月起,关山月美术馆9年来邀请了近百位专家为观众提供了99场高质量的艺术讲座,通俗、直观的演讲和观众互动为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添上了亮丽的一笔。9年来,每一次讲座都有近200人参加,共有近20000人次参加过各种讲座,并形成了近百人的固定观众群体,使四方沙龙成为了全国美术馆中坚持最久的公共学术活动。
据介绍,四方沙龙通过充分调查市民的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坚持以轻松活泼的形式传播具有学术价值的文化艺术,力求:“以平民的语言,讲述专家的观点;以生动的直观,传达学术的主张;以沙龙的方式,营造对话的空间;以公众的参与,塑造深圳的品牌。”讲座的目的是:发掘深圳的本土文化资源,推动深圳的学术文化的建设,促进深圳市民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素质的提高,满足市民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沟通的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从而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做出贡献。
在“四方沙龙”将迎来第100期之际,关山月美术馆召开了小型研讨会,邀请了初建沙龙的专家成员参与并讨论。深圳文体旅游局副巡视员柴凤春女士谈到当时组织“四方沙龙”的情形时,说到:“那时候,我们的学术展览做得很有影响力,怎样配合学术展览做一些公众可以接受的讲座和论坛,是我们当时的考虑。所以我们就请了孙振华博士和胡洪侠总编来一起商量和策划。而且是联合平面媒体、电视媒体,还有孙振华博士,我们四家来共同建设这么一个平台,所以取名为‘四方沙龙’,希望它在公众当中有那么一定的影响力。”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谈到“四方沙龙”一路以来的成长,从最开始只想做深圳本土的艺术家逐渐发展到整个艺术圈,整个发展历程一直在不断修正。而观众的队伍也在不断成长和壮大,“从早期需要组织观众到现在根本都不需要组织了”,他还说:“这个活动也是体现我们美术馆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另外从长远来看,美术馆的工作也是要靠大家来支持的。”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对“四方沙龙”鼎力支持是四方沙龙得以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坚持”是 “四方沙龙”的特点,也是它持续扩大影响的关键所在。
深圳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市民压力大,休闲时间有限的地方;而和其他一线城市不同的是,深圳的文化积淀比较薄弱。“四方沙龙”自然也经历过“惨淡”经营的日子,有时候甚至需要去组织一些听众来缓和主讲人被迫面对空洞场地的压力。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特别是2007年起深圳市宣传文化专项发展基金对“四方沙龙”进行资助,确保活动经费来源之后,“四方沙龙”逐渐成长壮大,不断获得各方面的良好评价。原《深圳商报》主编、现《晶报》总编辑/资深媒体人胡洪侠谈到:“若干因素的叠加促使‘四方沙龙’在2005年诞生。这个沙龙特点不在于它有多高深,或者多大众化,而在于它的组织者,这‘四方’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拽着一个学术机构,加一个传统媒体、视觉媒体,还有一个公共文化机构——雕塑院,基本上没有哪个论坛的组织机构是这样的,它就是当时深圳人的那种聚合能力。严格来讲,我们四家都属于公共文化性质的机构,但是又有各自的特长:有的有资源,有的有场地,有的有人脉等。大家各自出力,就把它做出来了,这就是深圳人做事的一种方式。它不是什么压下来的任务,就是自己愿意做的。所以,我觉得‘四方沙龙’的诞生代表的是深圳人的精神。”
关于“四方沙龙”的“四方”在草创阶段的含义,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这样解释到,“当时,我们定位是人文的、本土的、经营高端的,但是高端的要用平民化的语言来讲。还定了一个原则,一定要直观的,不搞那种纯理论的演讲,我们一定要有图像、有声音,很感性的一种演讲方式。为什么要讲‘四方’呢?因为当时我们有四家:关山月美术馆、深圳雕塑院、深圳电视台、深圳商报。另外,‘四方’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我们嘉宾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领域、不同门类,也有这层‘四方’的意思。而从知识构成上来讲,它不是单一的,它是多元化的。那为什么叫‘沙龙’呢?当时策划的时候,有一个想法是我们要有足够的互动时间,不要像讲课,一个专家讲完了,大家就散了,一定要留时间来跟大家讨论、来对话。事实上,我们发现这100期沙龙,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对话。”
如今,“四方沙龙”即将走进它的首个百期讲座。对于“四方”的含义,胡洪侠认为还应该有一层新的解读,“前两年,深圳真的做了一个文化义工的角色,我们搭台,全国唱戏。我们花钱请人来,来评书、来讲课,除了平台是我们的、钱是我们的、辛苦是我们的,其他没什么是我们的。我们就是给人家提供一个平台。但是现在我觉得变了,包括市民大讲堂、读书月,都在做一个转变,那就是我们要传达深圳声音,我们要表达深圳立场,我们要传播深圳主张。所以,‘四方沙龙’的‘四方’也可以有一个新的解释,原来的‘四方’是指四方来客,而现在就是要把我们的声音传向‘四方’。”
上一页 12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关山月美术馆 四方沙龙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