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下午两点,正值北京匡时2014年秋季拍卖会预展期间,由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日报、雅昌图书、北京匡时拍卖联合主办的历时的回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黄金时代讲座中,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审那荣利先生作为杨仁恺先生的好友和研究者,那荣利先生在现场讲述了杨仁恺在书画鉴定中的贡献。
讲座现场
杨仁恺的第一大贡献:溥仪从宫廷带出去的书画大概有1200、1300件,一千多件都是杨老发现、鉴定、征集、考证出来的,他从50年第一批东北银行移交给东北博物馆的120件书画开始。从50年开始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追踪清宫散遗书画。60年代又在琉璃厂发现了《笤溪诗》,大家在《中国古代鉴定书画笔记》里都可以看到,溥仪带出去的书画落在哪些博物馆都非常清晰。并且在上海出版了一本《国宝沉浮录》,杨仁恺从五十年代开始写这个书,不断地发现资料,出版之后不断地修订。社会上不断地有需求,把他的一生清宫散遗书画考证,他绝对是第一人,这个学术上贡献非常大。
第二大贡献是参加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组织的鉴定工作小组中,他能成为小组成员之一,跟老先生一起并肩战斗,“八年抗战、二万五千里长征,过目了六万书画。”把我国古代书画都盘点下来,这种贡献真是非常重要,没有这种经历很难成为大师。
第三大贡献:辽宁省博物馆藏的东西第一精,有一大批清宫散遗的书画;第二量大,一万多件书画作品。很多人都不知道辽宁省博物馆开始起步的时候就120多件,最早的120多件还是从东北银行移交给当时的东北博物馆。杨老在鉴定上非凡的成就、人脉、关系、资源,他对事业的追求、执著,他亲自去征集、劝别人捐献、单位去购买,最后辽宁省博物馆能成为全国博物馆三甲之列,能成为在国内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杨老是功不可没。这也是他成为大师的缘由之一。
第四大贡献:学术上的贡献。很多人潜意识中的鉴定都是师傅带徒弟,很难有学术成果。很多鉴定家写不了东西,成为不了鉴定家,怎么样把理论上升到实践,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杨仁恺做得非常好。有人做过统计杨老一生关于书画鉴定成就有1000多万字。其中有三部非常重要的作品,第一部《国宝沉浮录》,这个没有一定的执著追求,在文化上写不了这样的书。第二部《中国书画鉴定》。杨老在二十世纪末期完成了他非常重要的著作《中国书画鉴定学稿》,把鉴定作为一个学科建立起来,某种程度是中国书画鉴定学,一个学科的开山之作。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杨仁恺,中国书画鉴定杨仁恺 中国书画鉴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