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托古改制”当代工笔展 以诗意幽淡唤醒当代审美

编辑:熊晓翊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由今日美术馆、享悦艺术机构联合主办,夏可君博士策展的“托古改制——当代工笔画展”,于12月6日下午3时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出了徐累、魏东、张见、高茜、徐华翎、杭春晖、郑庆余、祝铮鸣、赖静、彭剑、郝量、肖旭共12位当前最受关注的当代工笔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从年龄跨度及知名度来说,展出艺术家并不尽相当,但却很好的呈现了当代工笔的中坚力量及主流面貌。

  开幕现场主办方享悦艺术负责人马丽洁、策展人夏可君、艺术家徐累及众艺术家代表

展览现场

  徐累,《思乡曲》,126×90cm,纸本设色,2011

  徐华翎,《香2014No.8》,100×120cm,绢本水色, 2014

祝铮鸣,《百年孤独之四十三》,52cm x 33cm,绢本设色,2014

赖静,《梦里斜晖》,160cm X 80cm , 绢本设色, 2010

  策展人夏可君认为:“托古改制”一直是中国文化一条面对危机的独特方式,与革命不同,依托古义是以“微言大义”改变当下的道路,使用的“默化”式的方法。当代艺术面临的危机,要么过于图像化,要么过于观念化,要么过去技术化,要么过于剧场化。中国文化要走出一条艺术道路异常艰难,而工笔作为一种古老的画种,它代表的是一种古雅的隽永的美感,如何把这种“弱图像”与虚化的时间感知方式扩展为一种普遍性的生命审美感知方式,是策展人想在这些作品中寻找到的可能性。

      一方面更为返回古代,重新激活古意与古法,比如徐累对宋代山水的绿意又虚薄之分层的转换上,以及郝量在《搜异录》上唤醒的高古奇骇但又古淡的气息,可以明确感受到这个古义之高远;另一方面,则是以当代的视觉感知方式,以当代人的情感,加入新的感知元素,“古意”与“梦想”,托古的旧衣与新成的绿意,是时代之新的想像性综合。

       工笔之诗意化与精致化,尤其在宋代,打开了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这也是对当时宋明理学有们在“格物致知”的原理上的反复探索,而工笔最好的体现着这个格物的态度与现象方法,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们,结合雅丽的色彩与姿态的微妙,日常却又诗意。徐累的超现实梦幻与图像的诗意几何,杭春晖如此写实具体却整体梦幻的反转对比。而在参展的几位女性艺术家如高茜,徐华翎,赖静,祝铮鸣的作品上古意与新鲜有着不可思议的结合,这是一种新的朦胧诗意的美,把工笔看似细谨写实其实乃是内在诗意的幽淡感重新激活了,又如徐华翎作品上人物背影与山水虚影的内在重叠,魏东的云中花,郑庆余作品上人物的场景布置,肖旭作品上的夜色,再看张见作品上图像的冷谋,郝量的竹谱,郑庆余的月夜与远逝感,赖静的微光,彭剑的序叠与空房间,风景与场景都被冷感过滤过为一种现代个体的诗意独白。

  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作品,以其鲜明的特色,让我们看到了“托古改制”这种方式所具有的现代性潜能与普遍性意义。面对西方现代性的强大压力,也许新工笔这个看起来最为中国、最为传统的画种可以提供我们一种新的可能与希望。

  展览将持续到12月1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云中蜀歌”亮相时代美术馆 立体描绘川蜀文化||上一篇:康海涛:在黑与白的变幻中直觉先行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