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 展出董希文存世作品数量创历史第一

编辑:熊晓翊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适逢董希文百年诞辰之年,中央美术学院将举办“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分为六大部分,系统梳理了董希文在“油画中国风”、“油画民族化”实践上的成就。同时集中了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珍品,以及家属珍藏的董希文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作品,是迄今为止董希文存世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重大的展示活动,创下了多个历史第一。

  艺术家:董希文

  由左至右:董一沙、董沙雷、范迪安、詹建俊、靳之林、袁运生、高洪、王璜生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对此次展览高度重视,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担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最好的展示空间进行展示改造,整个展厅设计成富有民族气派的暖红色,期间穿插从董希文作品中节选出来的蓝天白云图案作为版块与版块之间的过渡。 展览将于12月19日上午10点开幕。12月17日下午三点,“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央美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向媒体介绍了本次展览的重要看点:

  1、家属珍藏的董希文为创作《开国大典》而作的创作小稿,董希文当年就是怀揣这件小稿咨询过徐悲鸿、艾中信、江丰、吴作人、罗工柳等著名艺术家,也请教过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件珍贵小稿50多年来被认为遗失,在此次展览筹备过程中家属重新发现了它,得以首次公开展示。

  《开国大典》草图 董希文18.5x30.5cm 纸本铅笔 1952年

  2、两个版本的《百万雄师下江南》有史以来第一次双双走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到创作者的“娘家”展出。连同家属珍藏的16件创作稿第一次以完整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可谓是《百万雄师下江南》创作全程的大亮相。  

  百万雄师下江南 董希文 200x420cm 布面油彩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3、《抗美援朝》第一次走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借展出。

  4、时隔70年,《苗民跳月》和《敦煌全景图》第一次离开敦煌展出。

  苗民跳月(苗家笙歌) 董希文113x332cm 纸本水粉 1945年 敦煌研究院藏

  5、巨幅革命历史画《红军过草地》第一次走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而且第一次与珍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另一幅同题材《红军过草地》同时展出,可见董希文在重大历史主题创作上的探索与深化研究。  

  红军过草地 董希文 260 x 400cm 布面油彩 1956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珍藏着8件董希文先生20世纪40年代临摹敦煌壁画的精美之作,这8件作品之前从未公开展出过。

  7、家属珍藏董希文为家人绘制的肖像照,首次以“全家福”的方式全部展出。  

  沙雷像 董希文 71.3x45.5cm 宣纸彩墨 1954年

  8、首次展出家属珍藏董希文最为重要的两件壁画性质的巨幅油画的创作稿及其原始写生稿,分别是《拉萨河边》—《雅鲁藏布江之歌》,《牧笛》—《喜马拉雅山颂》—《喜马拉雅山颂》色稿。

  喜马拉雅山颂 董希文 40x53cm 布面油彩 1963年

  展览充分突显了董希文对西方艺术借鉴取舍的原则,对民族文化的崇高信仰和文化自觉,这些既是现代中国美术史乃至文化史的宝贵遗产,在今天尤其有激励和启发的重要现实意义。董希文一方面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贯彻这一艺术主张,在中央美术学院先后成立的“董希文工作室”、“第三画室”的教学中,通过“顺水推舟,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油画艺术家。展览开幕之际举办了三场学术研讨会,美术界几代同堂,共同缅怀董希文的艺术与美术教育人生,围绕“艺术与时代”、“艺术与人民”的话题,展开热烈研讨。由董希文之女董一沙编著的《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也同时出版。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中央美术学院 董希文
下一篇:朵云轩2014秋拍:王原祁《秋江古亭》1023.5万元成交||上一篇:首届“成渝影响”美术作品展 成都重庆艺术的较量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