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颖
1997年,美籍华裔艺术家蔡文颖将他的感应动感雕塑作品带回祖国展出,如愿将融于科技之中的艺术成果展现在祖国观众面前。尽管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他的作品就已经在大洋彼岸脱颖而出,很多看过他作品的西方批评家都为作品中含蓄、宁静和统一的东方魅力所折服,称他是“令人震撼的艺术”。但当时,蔡文颖在国内并不为人熟知。
彩虹共振—伊势丹 double diffraction isetan 1972
蔡文颖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吸引观众纷纷走进中国美术馆参观体验,同时受到国内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时至今日,近20年的时光流逝,蔡文颖的艺术又一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淡出了中国观众的视野,而在2013年,这位美籍华人工程师、艺术家已在美国纽约逝世。
中国学术界并没有因为今日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而忘记蔡文颖,蔡文颖将科学与艺术融合创新的探索之路,他醉心艺术,融合东西的执着追求对于今天的中国艺术仍有启发。国际艺术界也没有忘记蔡文颖的成就,2016年5月,蔡文颖回顾展览将在英国泰特当代美术馆举办。
“艺术与科学”蔡文颖创作成就学术研讨会
为深入梳理和研究蔡文颖的创作成就,3月25日,“艺术与科学--蔡文颖创作成就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主持研讨,靳尚谊、范迪安、吴为山、安远远、鲁晓波、杨力舟、孙振华、张尕、王渝生、尚辉、李建群、余丁、丁宁、夏阳、吴洪亮、邵亦扬、潘晴、张苗苗等美术界学者、艺术家参加研讨活动。
“艺术与科学”蔡文颖创作成就学术研讨会
“艺术与科学”蔡文颖创作成就学术研讨会
“艺术与科学”蔡文颖创作成就学术研讨会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蔡文颖蔡文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