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伦佐-皮亚诺中国大陆首个回顾展登陆上海

编辑:王松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 ”于2015年3月27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普利兹克奖得主伦佐•皮亚诺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回顾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 (左起为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大象设计创始人之一陆皓)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在现场为记者讲解作品 

  展览分为5个版块:“从建筑开始:建造的轻盈”、“轻巧的智能城市”、“中国项目”、“文化场所,艺术空间”、“为音乐和宁静而做的建筑”。以建筑模型、设计手稿、展板、影像等形式直观展现伦佐·皮亚诺从业至今27件耳熟能详的代表作。每一件模型、手稿、展板都仿佛一片拼图,拼凑出这位建筑大师成长与蜕变的历程。在一件件展品中,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的建筑世界变得渐渐清晰、完整。展览不仅探讨材料、结构、氛围和使用者的关系,还将向我们展示这位建筑大师从米兰现代主义出发,超越传统,无限接近诗的精准和自由的不懈历程。

  在“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钢铁、玻璃,甚至航天材料被广泛运用到建筑之中,科技助长了一股席卷欧洲的“未来主义风潮”。伦佐·皮亚诺在这种风潮中并没有放弃对机械美和新技术的重视,反而将他信奉的理念践行到极致。伦佐·皮亚诺涉猎的建筑类型十分广泛,从博物馆、歌剧院到摩天大楼、商业建筑,甚至还包括了机场。

蓬皮杜艺术中心 1971-1977

  蓬皮杜中心是他所追求的“科技与人文并重”的建筑理念的开端,他的作品偏爱开放式的设计与自然光的运用,关注人、建筑、环境三者的融合,最大化地实现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作为巴黎当代标志性建筑,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跨学科结构,一个文化工厂,保存和展示着重要的现代艺术收藏品。在这个地方,多种当代文化的相互交织:艺术,设计,文学,音乐和电影。这个中心就像一个巨大的空间船,由玻璃,钢铁和色彩丰富的管道组成,意外地在巴黎的心脏地带降落,并很快在那里深深扎根。

关西国际机场 1988-1994

  关西机场建于大阪湾一个专门建造的岛屿上。航站楼总长1.7公里,有42个登机口,日处理量100,000人次。它修长和轻盈的设计结构能够承受在经常影响日本地区的猛烈的地震冲击。

纽约时报大厦 2000-2007

  2000年,通过竞标,皮亚诺建筑事务所受托进行“纽约时报”报社的新总部设计。事务所的获奖设计挖掘了曼哈顿港务局对面一个被忽视的角落。这座52层高的新大楼,以其透气性和透明性的主题传达了报纸和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

碎片大厦 2000-2012

  碎片大厦,是一个72层高的多功能塔楼,位于伦敦塔桥火车站旁,泰晤士河的南岸。这个项目是落实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的城市远景规划,也是对他提出的,鼓励在伦敦主要交通节点进行高密度发展政策的回应。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扩张依赖于公共交通,不鼓励私有小车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由于该建筑外立面是由八十个倾斜幕墙组成,“碎片”由此得名。它打碎了建筑的规模,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反射光,整个大楼的颜色和氛围都在变化。

  自2013年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建筑和空间”设为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向,每年推出主题性展览、研讨和实践计划,同时,一个建筑文献库也正在筹建之中。“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是该计划的第二个大型展览。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伦佐-皮亚诺中国大陆首个回顾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伦佐-皮亚诺中国大陆首个回顾展
下一篇:上海城市文化艺术展 组建公共艺术空间风景线||上一篇:首届聂多豪斯勇气新闻摄影奖揭晓 美国自由摄影记者获奖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