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刘庆和在香港”个展海报
艺术家刘庆和家庭成员的一组旧照片
艺术家刘庆和与批评家 皮道坚观看展览
刘庆和《娃哈哈》,2013,纸本水墨,280X500cm
刘庆和《三好》,2014,纸本水墨,55X65cm
我爱北京天安门--刘庆和
刘庆和《艺术北京》,2014,纸本水墨,51X69cm
我曾经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中队长--刘庆和
刘庆和《中队长》,2014,纸本水墨,55X65cm
军工产品是时髦的商品--刘庆和
刘庆和《军需》,2014,纸本水墨,65X55cm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4月16日下午,由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央美院教授赵力、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副馆长吴秀华策划的“白话——刘庆和在香港”个展,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是继2014年在北京画院举办的“白话——刘庆和说” 个展后的首次巡回展。
展览开幕前举行了一场关于刘庆和与陈淑霞近年绘画创作发展的研讨会,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范勃、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周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周晋等嘉宾出席。
策展人赵力在研讨会开场时谈到,“本次刘庆和的展览结合场地实际空间,把一些大的作品和原来‘白话’的作品柔和在一起做了现在的展示,想通过他以‘白话’为主题的叙事关系交代和呈现他作品的一种线索,以及他对于历史、文化、时间和生命,非常平易真实的一种体验过程,我觉得这样的水墨创作是他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创作的方向。”
此次展览精选了继北京展其中的部分作品于博物馆的徐展堂中展出,展览从一组刘庆和家庭成员的旧照片开始。刘庆和以他熟悉的连环画叙述方式,直白又不失天津人幽默的口气,“白话”在天津人的理解就是没话找话瞎侃,展览中的作品道出了一个世纪里的小人物和家庭的平常不过的故事,带给听众的却是无尽的回味并引发了关于人、生命和社会历史之间的多重思考。刘庆和“白话”系列的叙事情节和人物塑造都越画越具体到人的心之深处。
研讨会现场
展览开幕式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艺术家刘庆和与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刘庆和的绘画给我的感觉是他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媒介的那种特质,与写实绘画的造型不一样,和传统的人物画也不一样。他是在把传统的水墨语言中用墨、用色的技法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从技术层面、题材的表达,一开始他就贴近当下的现实生活。我看了以后很感动、很亲切,这是带有自传性质的系列创作。他用水墨媒介表达一个艺术家当下的日常状态,他的很真实地用画面语言表达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认为今天这个展览非常有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在观展览后感言。
从刘庆和的作品中所体察到其记忆长度的横截面,表现出的和隐喻其中的含义,让观者感受到一个小小的家庭与动荡的社会,个人的下意识保护和集体的冲动、亢奋之间的痛楚和无奈。通过与自己父亲的对话,刘庆和试图在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上找到答案,然而,时间却把历史洗刷的痕迹模糊。所学习或养成的历史判断模式,在时间面前和语焉不详甚至带有过多个人情怀的描述面前,越加含混不清,几近颠覆。忽视或放大、拾起或丢弃,记忆的碎片大多储存在个人的偏执里。失落中的意外收获,有意义的人生和无意义的人生与生命延续的现实,在没有态度和立场的“白话”当中娓娓道出。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5月24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庆和,水墨画刘庆和 水墨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