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体味禅观 伊玄冥想艺术展开幕

编辑:徐婉娟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5艺术中心负责人吴彬先生开幕致辞、策展人夏可君致辞、艺术家伊玄致辞

批评家、艺术家及来宾合影

田卫、刘彭生、王家增、吴彬、伊玄、刘芯涛、主玛于江、宋伶俐、刘文迪

来宾参与伊玄的“日课堂”水墨冥想静心体验项目

  2015年5月2日,由夏可君策展的“日课-伊玄-冥想艺术展”在北京5艺术中心开幕。这是伊玄自2009年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和2011年英国伦敦HUA画廊个展之后的一次学术梳理展,展出了伊玄近7年来的禅观体系“玄象”、“日课”、“一味”三个系列40余件当代后抽象禅观灵性作品,包括油画、水墨、行为绘画、图片影像及“日课堂”水墨静心冥想空间营造和观众可参与体验的艺术项目。

王春辰、吴彬、陈文令

央视国学频道记者现场采访策展人夏可君

策展人夏可君主持研讨,参加讨论的批评家有:殷双喜、王春辰、刘墨、王端廷、王萌、段君等老师 

宗同昌先生、伊玄与来宾合影

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吴彬先生最后致辞

  据悉,经历85’美术思潮后,从90年代至2001年,伊玄完成了从意象艺术到回归艺术本体的抽象艺术第一次转型。2002年开始至今,伊玄将多年参学禅修结合肯.韦尔伯超人本心理学的心得融入当代艺术创作中,实现了从抽象艺术到“禅观灵性艺术”质的突破与观念转型,超越一般形式与图式上的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直契灵性与生命本体终极关怀,关注母体传统文化基因如何在当代的转化和生发,又如何作用于日益物化与浮躁化的当代人的精神、心理与灵性,在浮世的喧哗中以禅的慧观与定境契入艺术与生活,以“自觉自度”的禅艺方式实践“一个人的宗教”。常常以水墨、油画、影像、装置、行为等多种媒介艺术方式结合其独特的禅艺方法论表达生命无常、世事幻变及宇宙本体寂静实相和一体意识的体悟。其30年间创作实践梳理出的“禅观体系”主要作品系列有“灵光”、“幻象”、“玄象”、“日课”、“归一”等系列。

伊玄  禅观·玄象系列2012No.2 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12

伊玄 玄象系列2013No.8 90x160cm 布面油画 2013

  在策展人夏可君看来,伊玄以佛教心法的艺术转化,就是建立一种静观,此静观来自于对佛像的冥想,观看不是肉眼简单的认知,而是闭目的静心冥想,伊玄的作品一直有着一种冥想的气质,他在美国的个展“冥想与对话”就是如此命名。纵观伊玄禅观体系下的“玄象”、“日课”和“一味”三个系列,我相信伊玄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墨禅一味”之法。

  从2007年开始至今,伊玄生发出新的禅观体系中的“一味”系列,这是“水痕一抹荡漾”的另一类日课式灵性书写。夏可君谈到:画面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抹水痕,在画面中间荡漾,分隔画面,但旋即归于平静,只是轻微波浪的震荡,似乎召唤我们去倾听玄奥宇宙的弦音。上下大片留白,中间一抹淡痕,却微波无尽,心思浩淼,但又克制凝缩,这是内心修炼的笔法形态或心态的形式化:一方面是内心脉动与激荡,甚至还有着长矛与金刚杵之相,有着尖锐的触角;但另一方面又要收敛隐忍,缓慢地收拢,亲密地靠拢;在这两种摇摆的心态之间,在紧张与舒缓,在心尖的冲动与心底的平缓之间,形成了这种“一化”或“中间”的构图样态。

伊玄 禅观 · 一味系列2015 No.7 宣纸水墨 45x328cm 2015

伊玄 禅观· 一味系列2015No.3 宣纸水墨 69x138cm 2015

伊玄 禅观·日课系列2015No.4 宣纸水墨 69x138cm 2015

  伊玄一化式水痕书写的奥秘在于:一方面把传统笔墨简化到墨晕的散开,充分发挥传统墨晕的韵味与晕散的自然水性,形成细微震荡的节奏,形成一种新的气韵生动;另一方面,则是去除了所有形象,那个微妙蔓延的震荡,不断散开又不断收缩,微妙的起伏与呼吸形成了一种新的节律,显化于天地之间动荡不确定的节奏,最终又复归于虚静。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鉴证备案启动首轮黄嘉明专场||上一篇:“个我:2015当代纸本手稿艺术展”将展 探索艺术创作的自我风格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