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柯达生产基地被拆除 胶片工厂百年历史终结

编辑:佟雯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伊士曼商业园胶片工厂

  美国当地时间7月19日,一座占地25万平方英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伊士曼商业园胶片工厂在上百磅炸药的威力下瞬间被摧毁,而这里曾是柯达胶卷最主要的生产基地。拆除后的工业园将进行重新设计,为其他公司进驻做准备。虽然柯达仍旧会有第二家工厂继续生产胶卷,但柯达公司的百年辉煌终将不在。

  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由于生产业务下滑,自2003年以来,柯达就已经花费将近2亿美元用于拆除一批商业园建筑,在2008年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园,试图吸引更多租户占用未使用的建筑物。2012到2014年间,柯达公司进行破产保护,开始出售部分的工业园区。

  相关阅读:柯达百年沉浮录

1888年在纽约刊登的柯达相机广告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乔治·伊斯曼使照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柯达”也几乎成为摄影的代名词。伊斯曼把普通大众从“迷一样”的摄影技术和暗房技术中解放出来,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民国时期,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1963年至1970年,柯达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共有超过5000万架傻瓜相机被售出。

  1966年,柯达胶片随着月球轨道1号飞行器记录了约翰格林的太空之旅。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工程师Steven J.Sasson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扩张。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2003年,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布满了国内大小城市的主要街区,成为柯达中国乃至柯达全球的利润之泉。然而也就是这一年,摄影技术渐渐从胶片化向数码化转变。当各大相机生产厂商将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在数码领域的时候,柯达依然沉溺于传统胶片。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率仅1%。

  2007年,柯达拆除了美国罗切斯特柯达厂区内的两幢老厂房,这两座厂房原本是柯达最重要的胶片技术开发中心。当年,共有5座厂房被柯达推倒,以示全力向数码方向转移。

  2009年,诞生已有74年的柯达克罗姆胶卷宣布停产。这消息引发了摄影界的感慨,作为胶片时代辉煌的见证,克罗姆的停产也意味着柯达和胶片摄影渐渐走出了时代的聚光灯。全世界最后一卷克罗姆胶卷被交由曾拍下《阿富汗女孩》的摄影师Steve McCurry使用,他在美国纽约、堪萨斯、印度拍摄了最后的36张照片。


关键字: 内容标签:伊士曼商业园胶片工厂伊士曼商业园胶片工厂
下一篇:麦当劳开始模仿徐冰《地书》||上一篇:2015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探索人类文明下的艺术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