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游之”云之空间实践第二季开幕式嘉宾合影
2018年4月29日下午,“溯洄游之”云之空间实践第二季在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正式启动。本次展览集结了全国各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通过线相无极、物象化形、山水畅神、“咣”怪陆离、天人合一五个单元,阐释他们对传统文脉不同位面的应用与解读。
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总经理丁奕辰
经过云之空间实践第一季的探索,主办方、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总经理丁奕辰表示:“艺术能给顾客带来新的购物体验,进而让艺术融入生活,达到生活充满艺术。”
本次策展人于蒙群
此次展览围绕目前中国当代艺术中回溯传统的现象展开,展览主题“溯洄游之”取自自《诗经》,其中“溯洄”与“溯游”是一对相反的方向,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
策展人于蒙群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30年,在不断国际化、观念化的同时,一些艺术家始终尝试着回溯东方传统文化根源,逆流而上地进行更加“在地化”的创作与实践。东方传统文化在这里既可以成为艺术观念的内核,也可以成为取之即来的技术手段,同时还是一个可供消遣的对象。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用视觉语言探索东方文脉,逐渐形成一种顺流而下的大潮。让人不禁重新思考当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的辩证关系。
开幕论坛
从左至右: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谢勋;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旭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杂志主编王洪义;国际策展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北大哲学系博士后魏薇;本次策展人于蒙群
开幕论坛以“当代艺术的在地化”为主题,由本次策展人于蒙群主持,邀请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杂志主编王洪义;国际策展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旭光;北大哲学系博士后魏薇;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谢勋,分别从公共艺术、展览史、美学、哲学和创作等不同角度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种种在地化倾向。
本次策展人于蒙群导览作品
云之空间实践项目从启动之初便是讨论艺术介入商场,与美术馆的不同以及艺术与社区的关系。马琳作为云之空间实践第一季策展人,她认为,本次提出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是现在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公共艺术》杂志主编王洪义也表示:“在地性实际上是公共艺术的概念,“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不能复制,仅为某一特定地域的产物。”
展厅现场
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谢勋是艺术在地性的实践者,他理解的在地化现象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回望转换成资源,介入到当代艺术中,使当代艺术具有中国符号,也让本土观众更容易接受当代艺术。”本次参展艺术家魏薇也认为,在地化进程中,艺术家更应创作出具有哲理、富有意韵和内涵的作品。
展厅现场
作为一个当代艺术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大型艺术项目,展览在探讨当代艺术在地化倾向的同时,注重商业空间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将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置于最贴近观者的场域——商业空间,以此达到普及艺术、推广艺术的目标。
虽然展览空间和受众群体发生了变化,“但创作还是得跟随艺术家自己的内心感受”,美学家刘旭光教授表示。
刘永刚 《站立的的文字——临门》
郝方圆 大欢喜 纸本亚克力 208×91cm 2017
而本次展览艺术家郝方圆认为,“万事万物紧密联系的一体”,因此艺术与商业空间结合的形式,其实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周强 象 无形系列之五 纸本水墨 69×50cm 2018
魏薇 涅槃重生 120×120×50cm 不锈钢 2016年
赵永昌 侠风·混沌初破42×30×120cm 树脂彩绘 2017
左正夫&于甜 谜底 195×115×50cm 不锈钢 2017
据悉,展览持续到7月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于蒙群,云之空间,当代艺术于蒙群 云之空间 当代艺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