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总署管理委员会罗永德代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吴卫鸣局长、浙江省博物馆许洪流副馆长、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秦陶副主任、桐乡市政协池晓明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文绮华局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钟怡委员、澳门日报温能汉总经理等嘉宾出席此次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开幕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9月11日下午6:30,澳门艺术博物馆携手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君匋艺术院,联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与澳门日报举办的“吴赵风流──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特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透过“吴让之书画”、“赵之谦书画”、“其他名家书画”、“吴让之篆刻”、“赵之谦篆刻”及“其他名家篆刻”六大专题,共展出吴让之、赵之谦的书画印代表作品、吴赵之师友以及影响和承继吴赵的名家作品逾两百件套(赵之谦作品138件套、吴让之作品45件套),有系统地呈现两位晚清篆刻巨匠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风格,以及影响和承继吴赵的名家作品。
2015年9月9日下午,“吴赵风流──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特展”新闻发布会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召开,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陈浩星、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赵幼强、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文物管理处王佩智、君匋艺术院副主任沈惠强等人出席
吴让之、赵之谦皆为晚清篆刻名家,除精篆刻外,亦能书善画,二人之艺术成就对书画篆刻艺术发展史影响深远,此次展览亦不乏中国艺术史上重要珍品,如吴让之《篆书七言联》、 赵之谦魏书《白驹谷题名》等。
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陈浩星
“吴赵风流——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特展”作为民政总署辖下澳门艺术博物馆年度书画文物专题展,亦是澳门艺博馆继2004年首办明清书画系列展览的第十二项特展,为该馆本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展览现场,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陈浩星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澳门艺术博物馆一向重视海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弘扬中华文化,在2000年开始得到国家支持和国内各大博物馆支持,借出珍贵藏品,举行大型书画展览,现已成为澳门文化亮点。而澳门艺术博馆策划的一系列书画展,志在梳理明清书画名家和各大流派的渊源与文化,希望为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提供更有系统的研究素材。此次展览除吴、赵作品外,还有影响吴、赵及受吴、赵影响的师友作品,志在全面呈现吴赵的艺术成就与风格,适合海内外不同年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和书画篆刻爱好者全面观摩了解。”
展览现场
作为此展览的主办机构之一,浙江省博物馆带来吴、赵作品及呈现吴、赵传承关系的作品约50件套。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赵幼强谈及参展概况时,分享了吴、赵共同及各自清晰的师承脉络,同时对赵之谦《判堂文书》进行了个人独到的品评,“赵之谦以写魏碑著名,56岁时他到江西南城县当了一年官,后因山洪暴发,到抗洪救灾,不幸老病发作。我读到这里非常感动,赵之谦真是一位惠民好官。我觉得《判堂文书》应为赵之谦绝笔作品之一。”另外,赵幼强主任也提出,对金石书画家的研究与梳理,能挖掘出丰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当下时代极有意义,“比如赵之谦,他能在篆刻、书法、绘画三者之间互换,这值得现今很多艺术家思考。当今创作缺少什么?我们应该继承什么?此次展览可以给我们很多答案。”
而在金石书印领域,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百年篆刻艺术团体,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已做了大量收藏与研究工作。在此次展览中,西泠印社带来作品102件,不少作品为首次公开展出。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文物管理处王佩智处长表示,“此次西泠印社带来的作品包含了金、石、书、画四大方面,相信前来参观的金石书画爱好者一定会不虚此行。”
展览现场
君匋艺术院副主任沈惠强则从钱君匋先生自1982年以来与澳门结缘的历史事迹进行讲述,称君匋艺术院参与此次展览可谓实现老先生生前的愿望。另外,他介绍在此次展览中,君匋艺术院带来藏品74件,以印章为主。沈惠强表示,“赵之谦在晚清艺术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书画、篆刻无一不开宗立派。尤其在篆刻方面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形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而钱君匋先生正是赵氏艺术理论和创作的收藏研究者。1985年其将毕生收藏的数千件明清及近现代的珍贵文物捐赠给家乡,建立了君匋艺术院,从最初为自己学习研究而收藏到后来的向全社会展示,这也许便是对文物最好的利用和保护,真正实现了文物的价值。”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5年11月15日。同时,为配合展览,澳门艺博馆于2015年10月27-29日举行“吴赵风流”专题学术研讨会与高等院校书画研习交流计划,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两岸四地之高等院校学生参与。
以下为部分参展作品——
吴让之 篆书七言联 清 纸本立 每幅纵129.3 cm、横31.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吴让之 红梅图 清 设色纸本立轴 纵117.7cm、横31.8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吴让之“非法非非法”白文正方印 清 寿山石 通高3.2cm 印面纵1.8cm、横1.8cm 西泠印社藏
赵之谦 魏书《白驹谷题名》 清光绪九年癸未(公元一八八三年)四月 纸本立轴 纵168.5cm、横95cm 西泠印社藏
赵之谦 闽中名花 清同治四年乙丑(公元一八六五年)九月 设色绢本立轴四屏每屏纵90cm、横22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之谦 清同治元年壬戌(公元一八六二年)夏 青田石 通高6.5cm 印面纵2.8cm、横2.8cm 君匋艺术院藏
吴让之(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扬州人。为包世臣的入室弟子。篆刻家,擅作四体书及写意花卉。咸丰三年,为避太平军战乱流寓泰州,以金石书画为生,终老泰州。其篆书和隶书仿效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则取法包世臣。吴让之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多不刻边款。着有《吴让之自评印稿》等。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撝叔,号冷君、憨寮、悲庵、无闷等。绍兴会稽人。幼喜作字,读书过目成诵,曾总纂《江西通志》。其篆刻初摹浙派,后追皖派,“印外求印”,独树一帜,开金石流派之先。书法早期师颜真卿,后取法六朝碑刻,自成一格,碑体书法风靡一代。画工花卉,或人物、山水,启发及影响后来的画家如任颐、吴昌硕等,为海派前驱。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