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故宫午门雁翅楼展厅首次开放 “普天同庆”万寿盛典展10月10日开幕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为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的重要展览项目,故宫博物院将于2015年10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是改造完成后的午门东西雁翅楼展厅首次开放,观众可以登上午门眺望故宫。

  首次展览将以“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为主题,展出清代帝后庆寿是清代的盛事,呈现清代的诸多礼仪和当时的民风民貌;既蕴含了清代帝后的祝寿思想,还集中彰显了清代帝后尊老敬贤的道德示范,亦反映了清王朝的政治风气、经济实力。此次展览共展出500余件文物,包括书画、玉器、陶瓷、漆器、珐琅器、织绣品、家具、戏曲等多种文物类别。展期自2015年10月10日至2016年元月10日,目前依然在紧张布展过程中。

  开放后的午门展厅将是故宫博物院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现代化展区,以2800平方米的大型展览空间满足多门类文物大规模展示的不同需求;也将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博物馆展厅,居高临下,气宇轩昂,古代建筑外观完全保持原貌,内部则是既具有宫殿建筑氛围,又拥有现代展览设施魅力的文化空间。

  “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分为六大部分及重要展品:

  “同登寿域”。古人向往长寿,但只有国家太平,物阜年丰,人们才得高寿,在清代康乾盛世,朝野之中长寿者甚多,清代帝后之中高寿者亦不乏其人。为示庆祝,清代帝后多次举办万寿庆典,与民同欢。其盛况之恢弘,史无前例。康乾盛世举办千叟宴,更是史坛佳话,体现了敬老尊贤,敦睦世风的社会和谐意义。

康熙老年像

乾隆帝老年像

《康熙帝万寿庆典图》

《康熙帝万寿庆典图》局部

布展中的《康熙帝万寿庆典图》

  “寿满京华”。万寿盛典期间,自京郊西部园囿至紫禁城之间长达数十里的御道两侧皆需布置华美的景致,以供皇帝和太后观瞻。本部分以《康熙帝万寿庆典图》为主要展品,将把第二卷全幅展出,长达39.39米,展示从西直门到神武门一段衢歌巷舞的场景,由此感受万民欢庆的盛况,同时亦把第一卷皇帝步舆的部分打开。配合展品有视频动画和语音导览,可带领观众随同皇帝从畅春园进宫的路线,情景般地把观众带入下一区展厅。

  这部分主要展出《万寿图卷》(东雁翅楼展厅),全画共两卷。画面起于西郊畅春园,止于紫禁城神武门,描绘皇帝与皇太后从畅春园回銮途中,臣民为祝万寿所点缀的景致,以及迎驾并待瞻天颜的民众。上卷所绘自畅春园至西直门,描绘皇帝的凉步辇刚刚从御园畅春园起驾,皇子皇孙扶辇,侍卫前引后扈,郊野沿途搭设祝寿彩棚,耆老迎驾喜获赐食之盛况。下卷所绘自西直门至神武门,描绘内城店铺林立,油饰一新;亭台楼阁,点景罗布;卤簿仪仗,排列有序;官员命妇,恭候圣驾,到处流光溢彩,一派节日喜庆气氛。

 

乾隆帝《多禄图》轴 乾隆三十六年乾隆为其母80寿辰创作的写生图

乾隆帝《寿星图》轴 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为其母崇庆皇太后64岁生日绘制

玉如意

万寿册

《万寿无疆册》

罗学旦 《万寿生生册》

  “寿意敬呈”。本部分主要琳琅满目的贡品情况。 清代帝后万寿节期间,王公大臣、少数民族领袖均进献丰富的物品以示诚敬;皇子皇孙为父皇母后呈敬寿礼,表达尊亲孝道;一些周边国家亦会派遣使臣,携带贡品入朝进献,清王朝厚往薄来,赏赐众多物品。这些贡品均极精美,寓意吉祥,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客观上促进了工艺美术的繁荣。

万寿盛典期使用的编磬

编磬局部

编磬局部

  “金殿贺寿”。本部分主要介绍清代帝后万寿盛典期间接受朝贺这一最为重要的礼仪形式。皇帝万寿在太和殿接受臣工朝贺,皇太后万寿则在慈宁宫接受皇帝及臣工的朝贺。朝贺时,列陈卤簿仪仗,各级官员及使臣依次站列,中和韶乐奏起,皇帝和皇太后接受王公大臣及外藩使臣的祝贺。并于是日颁诏,与天下同庆万寿。

万寿盛典期使用的编钟

编钟局部

编钟局部

  铜镀金编钟(午门城楼展厅)

  朝贺大典所用编钟,范铜铸造,双龙纽,表面镀金,以彰显皇帝的神威。此套钟体呈浑圆的椭圆形,前面正中浮雕铸造年款“乾隆二十九年制”,背面则为各自的律名,装饰以高浮雕云龙纹。十六枚编钟外形尺寸完全相同,以钟体厚薄为次区分音高,分别对应清代乐律中的十二正律、四倍律。使用时,按音律的阴阳、高低分别悬挂于上下两层架上,即上层八阳音、下层八阴音,均按低音至高音的顺序悬挂。悬挂编钟的架座称为簨虡,上簨雕刻龙首,左右两虡下承以五彩伏狮和趺座,表面髹金漆,装饰以鸾鸟、五彩流苏,给人以壮丽华贵之感。

  当卤簿仪仗陈设就绪,朝贺的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各就各位后,吉时一到,皇帝从寝宫中乘坐轿舆向太和殿走来。此时以编钟、编磬等奏响中和韶乐《乾平之章》,皇帝升上宝座。当朝贺礼毕后,皇帝亦在中和韶乐演奏的《太平之章》乐曲声中离座,返回寝宫。

  “盛席寿宴”。本部分主要介绍帝后庆寿期间的筵宴情况。万寿盛典期间,清宫举行了多种形式的筵宴。宴会上,皇帝与朝臣诗词唱和,气氛融洽;而皇子皇孙更是身穿彩衣,翩然作舞,奉万寿觞,以表达他们对皇帝和太后的祝福及对蒙育之恩的感激。

龙袍

  “寿戏致祥”。本部分介绍戏剧演出这一清代万寿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期间无论离宫别苑,还是紫禁城内,都搭建有诸多戏台,许多喜庆剧目更是轮番出演。特别是徽班进京献演成就了中国的国粹艺术京剧的诞生与发展,祝寿活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文化繁荣的作用。

  皇子皇孙祝康熙帝六旬万寿诗文屏风(西雁翅楼展厅)

  屏风边框用紫檀木制作,分为子母两框。镶嵌雕刻的龙纹、寿字螺钿。内框上髤彩漆花卉及描金团寿字。上楣板雕刻正龙,下裙板雕刻升龙。屏扇正中为绢地书七言诗,四周锦边。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是康熙帝六旬万寿圣节。三月十六日,皇三子允祉率诸弟与子侄,即康熙帝的子孙两辈各向其进围屏一组。屏心正面纸地上为用石青粉所写的皇子七言律诗,皇孙所写为五言律诗。背面则在绢地上刺绣不同篆体的寿字多达万个。

 


关键字: 内容标签: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午门与东西燕翅楼展厅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 午门与东西燕翅楼展厅
下一篇:蒲团上的视听盛宴 钧天琴院&耘剧场启始仪典在京举行||上一篇:初心不忘:已往湖山-95国美回归展西湖畔开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