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从“新金陵画派”反思中国画当代变革

编辑:裴刚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江山多娇—江苏省美术馆藏新金陵画派精品展主题论坛”现场,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赵治平(左一)与此次研讨会学术主持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席邵大箴(左二)、、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顾问马鸿增(右二)、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右一)

  江山多娇——江苏省美术馆藏新金陵画派精品展

  2015年10月20日至29日,由江苏省美术馆精心策划、主办的“江山多娇——江苏省美术馆藏新金陵画派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4号、6号展厅隆重展出,此项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0月20日下午,北京和南京的专家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展览的主题论坛。

  本次展览以新金陵画派五位主要代表人物: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主要线索,展出65幅馆藏新金陵画派精品,包括孕育期(1953—1959)、崛起期(1960—1965)、从低沉到复苏(1966—1979)、拓展期(1980—2002)等各个发展阶段,展示出“新金陵画派”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馆藏展览策划的意义,不仅在于精选馆藏作品,进行陈列展览,让广大公众欣赏到美术馆的经典之作;更在于研究艺术品,进行存档和编目,以多种媒介立体呈现、全面宣传“新金陵画派”的创作路程,让公众深入了解“新金陵画派”的艺术成就。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史料的收集及梳理,为了凸显该画派的学术贡献,纪录片制作、文献(手稿、影像档案)及论文集成为此次展览的重中之重。

《雪景人物》傅抱石88.2X38cm纸本 194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江苏美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末清初,以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以造化为师,注重实景写生,创立了独具江南特色的山水画风。在这样历史文化背景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傅抱石为首的江苏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实现了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故而称之为“新金陵画派”。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1960年以他们为主体组织成“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1961年赴北京举办“山河新貌”画展。自此“新金陵画派”正式崛起,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成为20世纪下半叶影响全国的江苏地域一个重要的绘画流派。

《钢城秋城》钱松喦77X139cm纸本1960年江苏省美术馆藏

  “新金陵画派”是江苏现代标志性的绘画流派,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继承传统、实现创新的标杆。他们力行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写生的创作道路,创作了一批既有鲜明时代气息又有独特民族绘画特色的新山水画作品,显示了传统中国画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反映新时代面貌的突出成就,树立了中国画创新的光辉榜样,为中国画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新金陵画派”进行的现实题材主题创作被作为经典流传下来,对当时全国画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空山松子落》亚明 95X59.7cm纸本1985年江苏省美术馆藏

  江苏省美术馆在“新金陵画派”的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推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十多年来江苏省美术馆把“新金陵画派”作为收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有目的、有侧重、有计划地进行对“新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作品和相关资料的收藏,使江苏省美术馆成为国内外研究“新金陵画派”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中,江苏省美术馆精心策划、成功申报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江山多娇——江苏省美术馆藏新金陵画派精品展”。此次馆藏精品展是江苏省美术馆藏品实现交流推广的一次有力举措,充分利用国家公共美术馆的典藏资源,让广大社会公众欣赏到馆藏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章渡晴晓》宋文治88.5X88.2cm纸本198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现在我们重温“新金陵画派”的经典作品,仍然具有长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将启迪、引领当下艺术家继承“新金陵画派”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在深入推进中国社会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阶段,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南京梅花山》魏紫熙108X67.5cm纸本1965年江苏省美术馆藏

上一页 123 下一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魏紫熙,宋文治,亚明,钱松喦,傅抱石,新金陵画派魏紫熙 宋文治 亚明 钱松喦 傅抱石 新金陵画派
下一篇:木韵生花——马剑、胡绮素版画作品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上一篇:艺术与情感的回归: “布依情 故乡情 贵州情”胡寿荣绘画艺术展开幕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