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吕山川“未知的状态”在白盒子开幕 从社会景观到绘画现场

编辑:熊晓翊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11月7日下午,吕山川“未知的状态”在白盒子开幕,策展人黄笃。吕山川过往的创作一直以景观化的社会图景作为表现对象,而在他最新的创作中则进一步推进这一议题的深度,关注绘画本身在社会空间中的表现演变。

艺术家:吕山川

艺术家吕山川、策展人黄笃、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

展览现场

孙永增馆长、艺术家吕山川与闽籍艺术家

中国美协秘书长徐里、艺术家唐承华等前来参观

现场嘉宾交谈

孙永增馆长与艺术家卢昊、吕山川

艺术家吕山川、任戎、陈春木在翻阅展览画册

主展厅现场

《2015 8 12》油画 600x400cm 2015

  策展人黄笃认为吕山川在画面中更多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强烈情绪——运动感、骚动感或不安感。个人情绪在画面中获得充分展现和释放。除了表现个人情感,绘画还特别强调其自身的雕塑,并在画面中赋予了物质感。这种力量通过厚度、笔触感、力量结构等来呈现。

       此次白盒子举办的吕山川个展以“未知的状态”为题,旨探讨画家工作室状态移置至展览空间所产生的视觉变化及其可能性,即作品生产与作品呈现面对不同语境/空间所导致作品语言的微妙变化。具体说,如果说画室是一个私人空间,那么白盒子则是一个公共空间。依照艺术在不同语境/空间下形成的互为关系,艺术家在私人空间(画室)的创作就如同在“彩排”,而在公共空间(展厅)建构的现场感就像在“表演”。

艺术家将绘画现场带到展厅

         吕山川从整体性观念出发,将绘画/装置移位,改变了观众观看作品的方式,呈现了其绘画创作的随意而自然的状态、现场和痕迹,让观众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起观众与画家的“未知的状态”之间的互动,即个人创作状态变成“公共事件”,公众成为其中的参与者。这种替换和移位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常规的公共空间(展厅)的视觉经验和秩序。

  “我的作品尺幅比较大、颜料厚重,这些是与我的身体结合的,就是创作时我的状态要非常好才能表达,包括我的背景又是这个时代,我把这几个罗列在一起才能表达。但我很不希望别人看到的仅仅只是一幅画,我希望观者能够进入我的这个状态,这次在白盒子的展览将呈现一种现场感,这种现场感就好像一场运动会或一个集会刚刚结束,大家散去时的那种感觉,地板上还有很多垃圾,我很希望说我这幅画,它还没有完,但我呈现出让大家体会到我在创作时的那种激情。”

一楼展厅现场

二楼展厅

观众参观展览

艺术家吕山川在讲解作品

  吕山川的绘画基本与发生的新闻或事件图像有关,但他完全是个人化地选择图像。画家秉持一种怀疑者的眼光,以绘画的方式不断对图像提问和追问,以表现某个事件和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并与客观现实“未知的状态”相吻合。

  吕山川的绘画从现实主义视点出发,采用表现主义的方法。他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了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即通过颜色厚度、动感笔触、力量结构来强化画面的运动感、骚动感或不安感。当然,他的绘画呈现的颇具雕塑般的力量感和建筑般的凝重感,蕴涵了“时间的厚度”。除了依赖于他在画面上不断覆盖或叠加物质性(油画颜料)外,还无不折射出其肢体语言的运动对绘画的介入或干预,从而使意图与结果、个人与现实处于问与答的“未知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吕山川的绘画来自媒体,又暗含了对媒体权力的追问——不是我们控制着媒体,而是媒体控制着我们。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2月6日。

《无题》油画 60X50cm 2015

《无题》油画 60X50cm 2015(局部)

《头骨》油画150x110cm 2015

《头骨》油画150x110cm 2015 (局部)

《夜上海》油画180x140cm 2015

《雪山》油画180x140cm 2015

《香港中环》500x300cm 2015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未知的状态,吕百川未知的状态 吕百川
下一篇:“境生绘事”油画作品联展 四位山东高校青年教师风景写生作品汇聚方圆美术馆||上一篇:“诗情画意·张红梅艺术作品展” 以“当代架上”形式呈现的剪纸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