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分裂:声响语境异化”展演系列由姚大钧担纲策划
“声音分裂:声响语境异化”展演系列之“声音装置”展现场
“声音分裂:声响语境异化”展演系列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 2015年11月14日5时30分,广东地区首个有关声音艺术的项目——“声音分裂:声响语境异化”展演系列于OCAT深圳馆正式拉开序幕。该系列展由台湾艺术家、策展人姚大钧担纲策划,分为“档案聆听展”、“声音装置展”和“开幕暨演出”三个部分。其中,演出部分于晚8时30分在B10现场举行。此前,“档案聆听展”已率先亮相。
OCAT深圳馆艺术总监刘秀仪致辞
艺术家张安定致辞
此次展览以“声音分裂”为题,试图通过型态迥异但都自觉后设地突显声音分裂本质的作品来一窥声音艺术之丰富样貌。“声音分裂症”原指近百年来电话、收音机、唱机等工具导致的聆听现场与原发声现场之间的时空剥离,即声响语境的异化。加拿大学者莫瑞・谢佛(Murray Schafer)于1971年提出这一概念,其本意在于批判工业社会电子革命造成的生活反常、失真、变态。
策展人姚大钧致辞
姚大钧指出,当整个声音艺术的创作及运作,甚至人们每天生活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声响机制时,“声音分裂”早已成为现代性的重要构件。声音艺术更是在这样的丧失天然本真中茁壮、成熟。唯有面对甚至拥抱此一分裂,才能直视当下声音的本质。正是发声本源的缺席、消亡,让我们珍惜它的复制、再生、调变,甚至赞叹这个丢失自身。我们知道声音即存有,即生命。而声音,要分裂才有艺术。“声音分裂”展演系列应运而生。
对于声音艺术与前卫音乐、实验音乐等的区别,姚大钧表示,这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声音艺术认为所有的声音都需要反思,它是对声音、聆听的反思,并非不用思考的自然语汇。同时,这两者亦有重合,重合的部分正是有意思的地方。
【“档案聆听展”:聆听从“ 档案”开始】
中国声音艺术时间线将以互动方式呈现,这里的“声音”是指在艺术语境中专注于声音本体及聆听本身的前沿创作,基本上不包含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类型范围。何妍婷/摄
“档案”展现场设有七个聆听站,各聆听站内播放众多中国声音艺术家风格迥异的作品,每个座椅中播放的作品都相互不重复。何妍婷/摄
现场还有实体唱片、印刷文献、演出海报等珍贵档案资料。何妍婷/摄
在“听”展览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已经提前亮相的“档案聆听展”。“档案聆听展”以文献梳理的形式呈现,并为整个展演系列构建语境,贯穿始终。其展出内容取自世上最完整的中国声音艺术档案库收藏。展场设有聆听站,可收听大量的声音作品和实地录音,现场还有实体唱片、印刷文献、演出海报等珍贵档案资料。此外,为该展特别制作的中国声音艺术时间线,可让观众以互动方式触播体验中国声音艺术的行动历程。
上一页 1234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OCAT深圳馆,姚大钧,声音分裂OCAT深圳馆 姚大钧 声音分裂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