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诞生》收藏、展出仪式现场
11月26日下午,大型巨幅中国画主题创作《新中国诞生》收藏、展出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该作品是中央美院教授唐勇力历时三年对“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同名作品的再创作,再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的风采,画高480cm,宽1706cm,目前已在国博中央大厅展出。
《新中国诞生》
《新中国诞生》(局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可以说与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异曲同工。作品发挥了工笔人物画笔墨和色彩的优长,融合了西画的素描写实造型,同时吸收了敦煌壁画的装饰元素,做旧的线条肌理与清新的色彩渲染表现了特定的时代氛围。横幅大画面一字排开正面直立的人物群像,展示刚刚崛起的泱泱大国的气度。作品采取平行的中心构图,幅面很大,人物成一字型排开,高低错落,但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形象生动、造型准确,使一字排开的画面不呆板僵硬。
唐勇力此前介绍这幅画时说:“组委会让我承担“新中国诞生”的创作,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出现了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之后开始思考,但脑子里一篇空白,不知道怎么画。听了靳尚谊先生对《开国大典》的看法,特别听到他提到董希文“把画已经画绝了”,自感压力更大。我这几年几乎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其中。我看了开国大典的一些片子,也到了相关影片的导演家里访问,到为毛泽东拍照的摄影师家里访问,也查阅了一些影像资料和任务简历。我得到的启示是,当时的历史是非常宏大的。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尊重历史,尊重史实是历史画创作的第一条原则。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公布,主席1个人,副主席6个人,把其他人加起来是63个委员,他们共同代表国家。我决心把63个人都画上。《开国大典》纪录片显示,在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场面较为随意,譬如陈毅可以走动。但我既尊重历史又对场面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当时不是63个委员都去了,去的只是部分委员,我把全部人画上,这既忠于史实,又不局限于当时拍摄的瞬间场景。在草图生成过程中,最难的是人物形象的搜集。63个委员当中,有一些人在50年代初期就不在政坛上,还有的已经去世,很多形象查不到。人数最多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合影照片,而且很模糊,在画册里面只是指甲盖大小,我现在的头像都是凭借自己的理解去刻画。”
关键字: 内容标签:唐勇力《新中国诞生》唐勇力《新中国诞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