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现场与会者合影留念

  (雅昌艺术网讯 裴刚)2015年11月28日下午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一层报告厅举办了“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到场嘉宾有: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研究生导师孙旭光,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导师陈晓文,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综合业务处副处长王骁,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孙冬宁,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王其钧,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储婷,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综合业务处许琛、南楠,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卢英英,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城市设计学院教师孙欧,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设计教师顾恩毅,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设计教师万晓欧,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设计教师赵映岚,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设计教师董磊,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设计教师张丛云,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秘书安乐。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致辞

  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王其钧教授作为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首先致辞,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的发展变化。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旭光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旭光在介绍恭王府的功能和特点时讲道:“恭王府作为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博物馆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丰富的文博资源,不仅作为国家级5A景区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基地,是文化行政资源和文化人才资源的聚合平台。恭王府对'非遗'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重点在于配合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的文化战略过程。'非遗'工作是鲜活的,艺术设计要走进传统技艺引领当代生活”

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右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左二)共同为“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授牌,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综合业务处副处长王骁(右一)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储婷(左一)接牌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晓文宣读了艺术设计研究所聘任人员和专家名单。聘请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教育部精品课程负责人储婷为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长,聘许琛和南楠为副所长,安乐为秘书。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晓文

  聘请王中教授、夏德武教授、王其钧教授为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专家,聘请卢英英、孙欧、顾恩毅、万晓欧、赵映岚、董磊、张丛云老师为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研究员。

  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共同为“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授牌,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综合业务处副处长王骁、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储婷接牌。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左)为孙旭光主任(右)颁发了中央美术学院专家聘书

  同时,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教授为孙旭光主任颁发了中央美术学院专家聘书。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晓文介绍了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的背景和职能,恭王府的核心文化理念和四大名片文创项目的开展情况,从恭王府的历史展开至非遗工作的状态。

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冬宁

  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冬宁介绍了传统技艺保护中心配合文化部非遗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的四展(展览展示展演展销)三研(研究研讨研修)工作特色,和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分类保护标准”为学术核心“一二三四五”工作模式情况,介绍了在非遗工作中对传统技艺生产性保护,“非遗传统技艺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医密切相关,是最贴近民生的文化生态研究和保护。”在孙冬宁主任对18类非遗技艺的学术研究和保护状态的介绍中,恭王府的传统技艺展览活动是按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节点来规划非遗展览项目的学术活动,按照文化部的要求,向天天有展“永不落幕的非遗博览会”和“分类研究,文化挖掘”的目标而努力前行。

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传统技艺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功能的实用艺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传统手工艺也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沉浮:一些工艺形式与社会的呼应被切断,产品缺乏市场效益,手工艺传承者由于生活窘迫选择转行,导致许多传统工艺处于消失的边缘;还有一些工艺形式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与市场需求实现了完美契合,不仅为从业者带来一定的收益,产业规模也相应地得到扩大。可见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要想走得长远,离不开文化产业和市场的支撑和循环。

  从艺术设计介入到传统技艺生产的角度,如何从当代设计介入到手工技艺生产的角度,如何形成研究、展览、生产、市场调研、推广、销售等良性循环的生产性保护的模式,才是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和保护传统技艺资源的双赢方式。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技艺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联手介入到中国传统技艺的研究保护与生产的进程中,对形成如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等良性循环有着前瞻性的视角,必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的发展。

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王中院长指出:“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是要求达到世界一流的,所以这个研究所的成立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设计产品的方案。还要达到配合国家对文化战略的需要。并且引导大众的生活方式,展开研究和课题。起到文创产业转换系统的功能。”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储婷副教授、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发言

  履新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储婷从教学体验中提出设计的基础教育中应把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以及传统的文化基因和种子植入教学中,让学生把传统技艺在设计产品中活化。在座的专家、研究员也表达了传统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应用的无限可能。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华传统技艺,艺术设计研究所中华传统技艺 艺术设计研究所
下一篇:张善军书法作品展开幕 国艺美术馆里的淡然之气||上一篇:“微物之辞”群展启幕 聚焦六位艺术家当代水墨个性化实践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