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策logo由荷兰设计工作室Thonik与PSA再度合作由原有的PSA logo“当”字演变
象征着对于青年策展人“插秧”“生长”“有机性”的演绎
2015年12月5日晚,“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揭幕。
“青年策展人计划”创立于2014年,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常年年度项目,也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独立学术品牌。它旨在发现海内外华人青年策展人和艺术家,营造鲜活的策展-评论-创作氛围,促进跨学科交流,进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该计划通过网络公开征集策展方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特邀评委遴选出前三名/组,并给予资金支持,以在当代艺术博物馆内实现方案。
本届“青年策展人计划”评委会由部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栗宪庭、张永和、克里斯•德尔康、丁乙、侯瀚如、冯原、李旭、高士明、龚彦),以及3位特邀评委(费大为、阮庆岳、项苙苹)组成。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介绍说,“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共收到有效稿件41份,经第一轮初选产生入围方案6份。6月10日评选现场,评委们通过与6位/组入围者的面谈,以投票的形式选出最终三位/组策展人/团队,他们获得来自PSA的展览经费、学术和宣传出版支持,并今天在PSA实现各自的展览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士明
开幕仪式上,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士明发表“致青年策展人”时也对青年策展人提出:“1.不要迷信体制批判、2.不要迷信社会运动、3.不要构造话语奇观、4.不要空谈/奢谈作者性、5.要有大的胸怀和雄心”等五点期望。
他指出,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从文人世界的情怀中提取出一种对世界的精微感受力?如何从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中发展出一种集体性的“公”的创造力?如何从今天新兴技术媒体的激进现实中,发展出一种充分介入日常世界的新艺术?如何从民众复杂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中,提炼出一种深度参与社会进程的新艺术?
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的三组获胜方案为:1. 姚梦溪、张涵露《展览的噩梦(下):双向剧场》、2. 陈陈陈、林书传《亚自由——贤者时间》、3. 张未、袁文珊《时间病:控制时间的都被时间控制》。
自6月10日评选出炉以来,三组获胜方案历经8个月的讨论、修改及深化后,已形成了更为丰富并各具特色的展览计划。三组展览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并尝试了新的展览机制,参选作品也更为关注时下的社会现象及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和相互渗透,以此展开了无数精彩的故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艺术家丁乙为姚梦溪、张涵露颁发证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艺术家丁乙、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高士明
为陈陈陈、林书传颁发证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艺术家丁乙、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高士明
为张未、袁文珊颁发证书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青年策展人计划,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计划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