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四点,“宋冬:剩余价值”在佩斯北京开幕。作为佩斯北京重要的年度项目“北京之声”的第六期,本次展览延续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现场和现象的关注,聚焦宋冬的最新创作系列“剩余价值”,呈现艺术家以日常“废弃物”为对象的观念探索。
主展厅
展览入口处
宋冬新作“剩余价值”可以被视为“物尽其用”和“穷人的智慧”系列的延续。在“物尽其用”中,宋冬以当代艺术的手段完成了对日常物品价值的重新确认,浓重的中国家庭气息验证着宋冬作品中个体情感的普世性。而在延续的系列“穷人的智慧”中,他将个体记忆与大众记忆交织在一起,去呈现从市井生活的窘迫中爆发出的创造力。
在“三部曲”的最新系列“剩余价值”中,他进一步探索了日常物的美学价值。这组作品均改造自垃圾废料,它们在被废弃之时便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使用价值,艺术家将这些日常之物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剥离,呈现出有着独特视觉愉悦感的抽象装置。
展览大体分为三个展厅呈现,在第一个展厅中,大型装置作品《坐井观天》与2014年宋冬在巴西圣保罗展出的《我的城》创作方式接近,使用旧的门框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不同于《我的城》的地方在于《坐井观天》内部使用了全镜面的处理方式,由废弃灯具制作的顶灯华丽闪耀,灯光反射到镜面,营造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内部环境。“井”的尺寸狭窄局促,镜面却使之达到了视觉上的无限空间,这种对比似乎有着对时代和内心世界的隐喻。
《坐井观天》外部
拉开门
装置内部
展览现场排队等待进入的参观者
主展厅的部分呈列了多件小型装置《无为之为》系列,以旧的门框拼接组合成抽象形体。而在最里间的《草图》系列则是宋冬取自景德镇烧窑的废弃碎片,艺术家将之重新上釉烧制,将废弃的瓷坯转化为精美的天青色瓷片。
《草图》
宋冬的探索以无限接近日常的方式出发,不断发掘日常生活中间最具价值和意义的层面,建立起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转换通道。这个“通道”看似建立在空间场景乃至形式的外部转换中,实则是内在的认知转换。宋冬以一个自相矛盾的自造词“抽象现实主义”来描述这种转换,在这里“抽象”可以被理解为动词,艺术家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具体细节之中,抽象、提炼出更为本质的认识。
《无为之为》系列
新系列的标题“剩余价值”取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但与这种冰冷而绝对的理论相反,宋冬自己的价值坐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通过艺术的手段去处理他与物品、与家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三部曲”的起始作品“物尽其用”中,宋冬用艺术来帮助母亲,并通过与母亲共同完成这个持续性的作品,将艺术正式“引入”了他个人的家庭之中,成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这意味着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在创作阶段,而成为了日常的组成部分。
日常物“三部曲”呈现出一种来自底层的市井智慧,这种由生活赠予的机智形成了作品中时常闪现的“轻盈感”。这种轻盈化解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刻意”,以他标志性的“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的态度将艺术的负担卸下——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接近“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的理想状态。
宋冬(b.1966, 中国)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宋冬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个展,也是各种群展的焦点。宋冬大多数作品都关注艺术的过程而非最终成品,因此也创造了其独特的媒介和装置方式。他的作品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比利时尤伦斯艺术基金会、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等重要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据悉,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6年2月27日。
展览现场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宋冬,剩余价值宋冬 剩余价值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