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和•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系列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展览共展出文物25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0余件。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说,“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意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洽关系,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展现我国几千年文明所创造出的与“和”密不可分的道家、儒家以及世俗文化,激发观众从传统文化中认知自我、寻找自我、发展自我。从观展体验过程中,展览传达了三个层次的和谐融洽关系: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洽关系、文物之间的相互融洽关系、观众与展览之间的融洽关系。整个展览的氛围也是一团和气,和合共生。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进行呈现:
第一部分为“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融洽关系,也是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的最核心概念。儒家认为,天是道德观念与原则的本源,而为人之道亦是人性固有的,所以天人合一是自然的、不自觉的合一。道家主张,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天人本是一体的。所以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找到了认知自然的方法,并能与之和谐相处。这一部分的展品体现了人和宇宙、自然、动物的关系,也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在表现“认知自然”的主题时,选用了一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有马家窑文化也有大汶口文化,虽然出土地点不一样,但是彩陶上的花叶纹、水波纹、几何纹、八角星纹饰无不共同展示了先人眼中的世界。
猪形陶罐
陶狗
第二部分为“阴阳和合”,也可称作“和合共生”,体现了文物相互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通过中国古代传统的辩证法,讲述阴阳调和、琴瑟和鸣、鸳鸯戏水等相合相成理念。第二部分是用成对匹配的方式,让文物具有相互关系——龙凤、男女、榫卯,用相对辩证的对应关系。
在本次展览展出的河南博物院的“虢季”七鼎六簋,分为“虢季”列鼎一组7件,“虢季”簋一组6件。列鼎形制、纹饰与铭文均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簋形制相同,大小、纹饰与铭文略有差异。虽然列鼎和簋形制均相同,但七鼎六簋所传达出的礼仪制度关系是不能被拆开展示的。
七鼎六簋
另外,在表现“阴阳男女”主题时,选取了一组古代男女生活用品:藏青男外套、绿缎绣蝶女衣,黑缎靴、红缎刺绣女鞋,山水行书折扇、绸绣花团扇,男翡翠扳指、女金镶玉戒指等等,甚至连男女瓷虎子也摆放在一起,通过组合对比展示出男女生活用品的差异性,也不失为有趣。
第三部分为“和和美美”,讲述吉祥和谐、圆满幸福的生活真理,也为了塑造观众与展览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这一部分是中华“和合”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集大成,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如人生四喜之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如祥和幸福之三羊开泰、花好月圆,最后以一个公众参与的“大团圆”结尾。主要分为祥、和、喜、福四个组合。
第三部分的展览在展示手法上是结合了装置艺术和互动体验。如“喜”主题中的“金榜题名”,观众站在“金榜题名”的场景中,用手机一拍就可以看到自己中了状元的样子。另外,“福“为全家福互动区。互动区展现出古代厅堂摆设:有福禄寿的中堂和对联,下面是案几,案几上有云蝠纹花瓶,前面有八仙桌、太师椅,两侧有花几等等。观众可以在此处拍照留念,感受传统文化中对家庭观念的珍重。
明代紫檀对椅
明代黄花梨画案
全家福互动区
展览用文物的相互关系打造的七组“文化景观”,让观众“穿越”到古代与真正的与此情此景交融。不仅如此,展览还同步推出APP、网上虚拟展、文创产品的开发、主题活动的延展,给观众参观之余带来了更多惊喜和趣味。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4月20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