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网讯 2016年1月21日,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 Penone)香港首展将于香港高古轩画廊展出,届时将展出其过去十年的力作。
从事创作四十多年期间,佩诺内深入探索人类、自然及艺术之间的微妙关系。他的作品以诗意的方式演绎贫穷艺术颠覆传统 媒介的理念,突显人类及植物所共有的呼吸、成长及衰老的自然过程。他曾说:“在我们想象中,大理石和钙质的树干包含碳、植物、伪装成青铜色的植物、青铜的色彩、树木和叶子的绿色,还有流过地下 世界的物质、水和河流,以及像山洞中大理石矿脉一样藏在身体内的血脉。”
1968 年 12 月,佩诺内在意大利加雷肖居所附近的树林进行一连串创作项目。其中,在作品《我把三棵树交织》(Ho intrecciato tre alberi / I have interwoven three trees)中,他将三株幼树的树干缠在一起。而于《树木/锌线/铜》(Albero/filo di zinco/rame / Tree/wire of zinc/copper)中,他以铁钉在树干上印上手印,然后加上22(他当时的年龄)块铅块,再以锌线和铜线连起。在《生长会提高绳网》(Crescendo innalzerà la rete / Growing it will raise the net)中,佩诺内以网罩住树顶,并以植物固定;而在《接触树木的烙印》( L'albero ricorderà il contatto / The tree will remember the contact)中,他将身体压在树上,然后用带刺的铁丝标示接触的位置。在《它会继续生长,除了那一点》(Continuerà a crescere tranne che in quel punto/It will continue to grow except at that point)中,他根据自己的手打造钢模,然后将钢模插入 树干,阻碍树木生长,而树木亦随时间记录了其举动的痕迹。另一项名为《我在溪流中的身高、手长、腰围》(La mia altezza, la lunghezza delle mie braccia, il mio spessore in un ruscello / My height, the length of my arms, my girth in a stream)的作品中,他将一块有其双手、双足和脸部印记的水泥板浸入溪流中。
在 70 年代初,佩诺内继续运用身体创作,为脸部制作石膏模,重现皮肤的纹理。在《颠覆眼睛》(Turning One’s Eyes Inside Out)(1970)中,他佩戴反光隐形眼镜拍照,将视野变成自身与环境的准确分界线。他曾写道:“诗人的作品就像镜子一样 反映自己看到的世界,投影出自己的视野,亦即集体想象所需的影像。”
佩诺内透过接触及巧妙地介入大自然,以人工的方法再现大自然,并发掘各种崭新方式表达生命的坚韧不拔,利用个人的艺 术创作调和自然事件。在每一件作品中,佩诺内都展现了天然素材的内在雕塑特质,透过雕凿大理石及为自然材料铸模,展 现成长和时间的深层模式。
于此次展览中,《青铜的反射》(Riflesso del bronzo/Reflection of bronze)(2004)是由八个部分组成的挂墙作品,每一块 表面粗糙、隐约反光的青铜板都按照上一块铸造而成,成为反映时间和过程的一面镜子。佩诺内于《合欢树尖刺—接触》(Spine d'acacia—Contatto, aprile/Acacia thorns—contact)(2006)中进一步探索行为与接触、痕迹与烙印之间的关系,他 将数千根尖刺插入已表框的画布上,形成螺旋纹,中央则显现一对巨型嘴唇形迹,彷佛大自然直接在画布上留下印记。
佩诺内经常以树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作为创作题材,并从中发掘无限灵感。在《模糊界线》(Idistinti confini/Indistinct boundaries)(2012)系列作品中,每件作品的副标题均引用一条古老的意大利河流,佩诺内将光秃的树干放在仔细雕琢的 纯白大理石底座上,并嵌上生锈铁钉及铜线结,铁钉及铜线的锈痕慢慢渗入大理石,故作品在某程度上而言拥有生命。与展览同名的作品《石叶》(Foglie di pietra/Leaves of stone)(2013)是一系列精铸而成的青铜雕塑,青铜长树枝环抱十八世纪的植物形态装饰石雕碎片,藉此思考大自然超越人类文化及历史的坚忍韧力。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2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吉塞普·佩诺内吉塞普·佩诺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