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热烈饱满 笔墨淋漓 “色墨交响-林顺文作品展”开幕

编辑:欧宝静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美术观察》主编李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副所长王鹏、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潮光、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潘鹤、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等嘉宾出席了此次开幕式

  2016年1月10日下午3时,“色墨交响——林顺文作品展”于广州开幕,此次展览按林顺文艺术发展脉络,展出其数年来在写意重彩领域上的思考与探索,以及这几年来外出写生的一系列写生作品,共100余幅。继追随陈新华先生问道国画后,林顺文开启了北京的术学访师、求学之行,其作品也表现其融会贯通的想法,欲图打破流派、地域间的分离,实现古今、中西、南北的融合。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副所长王鹏担任学术主持

艺术家林顺文 致答谢辞

  斑斓大胆的色彩是林顺文重彩水墨的重要部分,他对其所用色料进行了改造,使用矿物质颜料上色,色彩绚丽凝重,呈现油画般的审美效果。艺术家通过变幻的墨线和明艳的色彩表达了其心目中的山水世界。《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林顺文先生的展览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热烈而饱满,他用非常斑斓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写出了自己的心中的所想。岭南画派有热烈而饱满的这么一个传统,在这个传统上他又有所继承和创新。他有他自己比较独特的语言,在色彩、笔墨、构图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林顺文是岩彩画创作中的一位,他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创造,一般岩彩这种材料是用在熟宣,画在花布或者画在画板上面,而林顺文先生他是用生宣岩彩、笔墨来组织成他自己的这种乐章,组织成他自己的这种画面,所以说林顺文他是在生宣上来画重彩,使用岩彩来画重彩,这是林顺文的一个新的尝试。”

展览现场

李一 正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林顺文用墨线勾勒出山水主体,再填以色彩,构成了其山水浓墨重彩的特点。他提倡以书入画,将中国书法的审美趣味在绘画中展现,林顺文曾说过:“线条会直接影响你的画风,作为中国画线条很重要”。而在作品中,不难见到林顺文对线条笔墨的重视。“林先生也借鉴西方,但更重要的呢他仍然是保持了我们中国画的这种精神和中国画的笔墨,因为在他的画里边他还是笔墨是占有突出的分量的,就是说墨和彩,墨和彩两者如何,两者的这种关系他处理的比较好,既注重传统的笔墨的发挥,又用了新的这种矿物质颜料来画了这种新的岩彩。”李一谈到。

许钦松  正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色与墨的交融是林顺文作品的突出特点,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林顺文先生的《色墨交响》开辟出一个新的、可成长的艺术的空间,水墨与色彩之间是极难融合的,他今天能够做到这样一个程度是来之不容易,有进行无数次的探索并且整合跟总结。他通过写生的过程去理解并且有选择的去对待自然,进行一番创造,在他的写生当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画语言的系列元素。”

李劲堃 正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

  林顺文一直强调笔墨的当代性,他的创新来源于研究和体验现代生活。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创新的意识使其作品呈现自家独特的面貌,即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我认识林顺文好多年,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是他在做美协的一系列工作,对公共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他又是一个很爱学习的画家,从当年他跟陈新华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就看到他的好学,和对老师的尊重。我认为让他有一个重大改变的是前两年的北京求学,最近我们看到他一系列的作品都非常具有他个人的独特面貌。今天我也很惊讶他拿来这么一大批的作品,其中最近的作品尤令我感觉到眼前一亮,正是这批作品有可能改变了他当时对国画的一种见识,用一种新的样式去发掘一些非常重要的想法。通过这样一个做了大量公共美术的这些人,他之所以在短期内能够有这样的变化,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大量的文化,积淀之后,如果是一个有才华、有潜在因素的人,他很容易就会发掘出来。”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6年1月17日。

  部分展览作品:

林顺文《晨岚欲翠》 180cm×93cm 2013年

林顺文《雨林交响》 纸本设色 198cm×508cm 2008年

林顺文《庆云寺福寿堂》 49cm×49cm

林顺文《枯头密叶》  50cm×50cm  2014年

林顺文《鼎湖》  50cm×50cm  2014年

林顺文《包公亭》  50cm×50cm  2014年

林顺文《傲林秋风》 180cm×93cm   2013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
下一篇:“选择与呈现——任辉作品展”开幕||上一篇:变形&变型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雷摄影作品展将亮相泰吉轩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