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华章-姚晓冬迎春书法”展览现场,嘉宾和艺术家合影
策展人陶校军(左)和艺术家姚晓冬
2016年1月27日下午,“急就华章-姚晓冬迎春书法”展在齐越画廊开幕,本次展览集结了姚晓冬近期所作50余幅书法作品,不限书体亦不拘大小,王源认为有“写的人痛快,看的人不痛苦”的舒畅感。
姚晓冬1969年生于浙江海宁,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以写意画驰名画坛,不过其写书法已经有二十五六年的时间,“基本上和我学绘画同步,只要可能,我基本会保持每天3个小时左右的书写时间。”在他眼里,中国画与书法是相融的,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中国绘画以线造型,那么线就是书法,我用中国书法的线条来画我的中国画,所以我的画与书法是相互呼应的关系。”姚晓冬本次展出的作品呈现很强的书写性,这和他本人的艺术趣味有关:“我的书法可能专门写书法的看着会觉得有些另类,但我喜欢这种天趣感。当下,我在考虑绘画中是否应该融入更多的书法元素,这是我思虑的课题,可能很难,但我想试试,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策展人陶校军认识姚晓冬已经近十年,见证了他的一路走来:“个人认为晓冬一直在进步,他的作品有很浓郁的文人气,他以书入画,而且绘画中的很多优点和书法离不开。此外他的书法有多样性,这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多种思想和观点。浙江是书法重地,我们希望年轻一辈的艺术家尽快地成长起来。”
“急就华章-姚晓冬迎春书法”展览现场
从态度到方法,似乎是每位艺术家发初心而致大成的必由之路。“回顾姚晓冬近三十年的艺学生涯,可圈可点之处颇多,惟画法与书法并重,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书体研习的综合手段,来辅助探求绘画意识的自在之境,应该目为他的独得之要。”在王源看来,姚晓冬的书法早年以北碑为主,专攻大写意花鸟后所学各体,则有典型的自草而篆的路向特征。他曾在蒲华美术馆工作多年,受这末代狂人熏陶甚多,有相当长的时间学习张旭、怀素一路的草书,逐渐形成用笔肆意连绵,落墨大胆不羁的个人风貌。而近十年间,他把大量精力投向秦权诏版等金文的临放揣摩。“我以为姚晓冬对草书和金文的槌摩,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成用草书为经络,篆法作血肉的一体两造,并进而走向‘金石书画臣能为’式的境界追求。现在姚晓冬心仪的秦诏版等前人字样,出土不过50年,尚属亦古犹新的文本,新范式的选择,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新鲜的资源和养分,相信日后的进益,或能事半功倍。”
“急就华章-姚晓冬迎春书法”展厅内景(地下空间)
本次展览由浙江画院主办,齐越画廊、姜宝林艺术展中心、鲁越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将持续至2月28日。
上一页 123 下一页关键字: 内容标签:姚晓冬,齐越画廊姚晓冬 齐越画廊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