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现场
开幕合影
作品捐赠仪式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为张彦颁发收藏证书
2016年3月15日下午,“墨履游踪——张彦山水画展暨捐赠作品展”在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协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主要展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的山水作品,其中展览中的51幅作品捐献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批作品涵盖了他在学术上探索的数个方向,极大得丰富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收藏。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致辞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致辞
两位嘉宾代表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致辞
本次展览是张彦多年创作与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张彦的山水画并不限定在以前的区域性或某家某派的范畴,而是随着他广泛的足迹将表达的对象指向了各种自然事物与场景,来自于国内和国外各地的自然和人文风景,作品画面介于山水和风景之间。有速写的生动性和“在场感”,同时,细节性与笔墨的整体性有很好的协调,画面光影与墨彩组合增加了新的形式感。这些作品让人看到在进入现代语境后,写生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墨履游踪——张彦山水画展”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评价道:“张彦教授是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是当代画坛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之后,一直致力于山水画写生的研究与实践,并将其与中国画教学相结合。众所周知,岭南中国画在表现客观自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张彦在秉承了师辈们优良传统的同时,却不止步于地域性的题材与风格。从其作品的题材可以看到,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塞外边疆乃至于域外数国,在不断的游走与体悟中磨砺着山水画语言的表现力。”
三楼展厅展出的全部作品捐赠给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近十几年来,张彦开创性地设立了域外写生课程,有针对性地将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纳入中国画的表现对象之中,并逐渐形成自身雄浑、沉郁的审美品格。同时,张彦还将这些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写生观与创作观反馈到教学中,归纳经验,推动创作,使学生眼界得以开阔,能力得到锻炼。
“墨履游踪——张彦山水画展”座谈会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同样认为,对于张彦的山水画,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写生。他说,“张彦的写生当然有迹可循,远的不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于近现代强调写生的山水画脉络的延展,李可染、傅抱石,岭南画坛的关山月、黎雄才,以及其导师林丰俗等,都是他汲取养分的先行者。不过他的山水并不限定在区域性或某家某派的范畴,而是随着他那广泛的足迹将表达的对象指向了各种自然事物与场景,他可以从不同事物中寻找到妥帖的表达方式并获得相应的“有意味的形式”。由如此丰富多样的对景体验与水墨转化的经历,他既连接起了那本已隐含的艺术史的脉络,又焕发出了某种鲜活的区别于时流的当下体验。”
据悉,展览将展至2016年3月22日。
关于张彦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广东省高校艺术委员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以下为部分参展作品——
《澳大利亚·圣玛丽大教堂》 34cm×46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德国·柏林·施布雷河岸码头一角》 34cm×46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印度·恒河之晨》 34cm×46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广东·阳江东平修船厂》139.5×67.5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河南·太行山郭亮山居》139×68.5cm 纸本设色 2013年
《捷克小镇街头》46cm×34cm 纸本设色 2009年
《美国·关岛拉提石公园》34 cm×46 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尼泊尔·杜巴广场》46cm×34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山西·平遥镇国寺》68cm×46cm 纸本设色 2015年
《西藏·云起布达拉》 46cm×68cm 纸本设色 2010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