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复兴之路 重读经典”世界著名博物馆杰作临摹展开幕——“技术艺术史”的倾力实践

编辑:熊晓翊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6年3月17日下午三点,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主办,绘画材料研究与修复工作室承办的“复兴之路——重读经典”世界著名博物馆杰作临摹展览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该展览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丁方教授策划,是该院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的一项积极实践,将学习课堂从国内教室转移到世界著名博物馆,使传统《六法论》中的“传移模写”复活,转化在对大师经典作品的临摹过程之中。

开幕式现场

  本次“临摹与创化工程”以北方文艺复兴--尼德兰文艺复兴为主要脉络,作为西方文艺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脉络复杂、内容丰富的“技术艺术”。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本次临摹工程选择藏有这一时期重要作品而闻名遐迩的三座美术馆:巴黎“卢浮宫”、“第戎美术馆”、“里尔美术馆”作为临摹“课堂”,并与以上美术馆达成了相关合作协议。

开幕式现场 丁方教授发言

  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杰作临摹”工程的开端项目,为何选择“北方文艺复兴”作为首个实践专题?丁方教授在展览前言中提到,以往学术界在肯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却忽略了早期的“北方文艺复兴”--尼德兰文艺复兴,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绘画大师,如:康平、维登、凡·艾克、梅姆林、布茨等等。康平在绘画大师melchior的技法基础上创造了弗拉芒画法,弗拉芒绘画技法是一种绘画在木板上的水性丹培拉与油性媒介剂混合的特殊技法,由于其层次丰富、画面细腻、可反复修改等优点,很快取代了中世纪的“丹培拉”技法,从而开辟了绘画技术艺术史的新篇章。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因中国油画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性氛围薄弱,为改变这种现状,更好地推动学院油画教育的发展,需寻根溯源、重读经典。第一期的春季项目由沙子鉴老师带队,5名本科成员孙汪洋(三年级)、丁云彩(三年级)、吴桐(一年级)、王浩天(一年级)、孟祥杨(一年级)作为第一批学员前往法国,通过实地开展“世界著名博物馆大师杰作临摹与创化工程”的前期考察与实践,推动既定目标“文艺复兴技术艺术史”学科建设的最终实现。这亦是本次展览初衷之一。

展览现场

丁方教授作品 

  丁方院长在采访中介绍到,“文艺复兴之路”是经由长期策划呈现出来的,目前的实践进度还只是冰山一角。“文艺复兴之路”分为两部分,为欧洲文艺复兴与东方文艺复兴。欧洲文艺复兴一共8个板块,东方文艺复兴则有16个板块,因此“文艺复兴研究”将做为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主要方向,为学术研究锁定一个重要的历史着力点。

丁方教授作品

2015级 孟祥杨 临摹作品

2015级 吴桐 临摹作品

2015级 吴桐 临摹作品

  对于本次教学项目的成果期待,学术主持余润德教授在开幕式中谈到,“当下的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构建文化精神的价值主体。这样的实践如果能够转化到我们中国自身的精神主体关系中,在未来我们可以在复杂的关系中,逐步构建出我们自己的语言系统,以及我们自身精神主体的价值认同。文艺复兴之路,不是个人的复兴之路,他是一个民族、国家,以及所有相关的艺术家要共同努力实现来完成的。”

2013级 丁云彩 临摹作品

2013级 丁云彩 临摹作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技术艺术史,北方文艺复兴,复兴之路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技术艺术史 北方文艺复兴 复兴之路
下一篇:山东省文物局召开2016年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一篇:2015年度“徐邦达艺术教育奖学金”南开大学颁奖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